短毛熊巴掌
《中华本草》:短毛熊巴掌
拼音注音
Duǎn Máo Xiónɡ Bā Zhɑnɡ
别名
野虎耳草、猪婆耳、豆角消、虎耳、叶红、猫耳朵、熊巴耳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短毛熊巴掌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llagathis caualeriei(Levl.et van.)Guill.var.tankahkiie(Merr.)C.Y.Wu et C.Chen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
草本,高约13cm。茎直立或匍匐,逐节生根,近肉质,密被长粗毛,四棱形。叶对生;叶柄长约6cm,密被长粗毛;叶片纸质或近膜质,广卵形、广椭圆形或圆形,先端急尖,有时微凹,基部心形,长约10cm,宽约7cm,边缘具不明显的细浅波齿及缘毛,两面绿色或有时背面紫红色,叶背于基出脉及侧脉上,除被平展的长粗毛外,还有短刺毛。伞形花序顶生,总花梗长4-15cm;苞片倒卵形或近倒披针形;花梗长约5mm;花萼漏斗形,四棱形,有时被疏长刺毛;花瓣粉红色至紫色,广倒卵形;雄蕊花丝近等长,长8-10mm;子房环形,先端具冠。蒴果环形,先端冠4裂,宿存萼具8纵肋。花期5-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400m的山谷、山坡必林下阴湿的地方及水旁。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解毒消肿。主湿热泻痢;带下;阴囊肿大;中耳炎;月经不调;崩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涂、滴耳。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鹿角
- 齿叶草
- 吊山桃
- 酸藤木
- 软皮树
- 檵花叶
- 钉头果
- 鲥鱼
- 鹿胆
- 芭蕉叶
- 麂子草
- 紫草
- 锦地罗
- 鸡挂骨草
- 龙须眼子菜
- 水栀根
- 酸浆根
- 鹊豆
- 蜜蜡
- 老婆子针线
- 地苏木
- 蜈蚣兰
- 蓑草
- 南枳椇
- 豆叶七
- 畲山羊奶子
- 光板猫叶草
- 翅果藤
- 淡竹叶
- 白冷草
- 碧桃干
- 凉喉茶
- 车前状垂头菊
- 石龙子
- 肉半边莲
- 粗皮松萝
- 大叶贯众
- 牛蹄甲
- 牛耳枫根
- 螳螂
- 伞花绢毛菊
- 踏膀药
- 宽叶紫萁
- 鸡树条
- 金刚刺
- 光叶水苏
- 白鹇
- 紫筒草根
- 鹿耳韭
- 紫金牛
- 岩枇杷
- 白桂木根
- 金沸草
- 辛夷
- 蜘蛛抱蛋
- 龙须草
- 柠檬皮
- 鲟鱼
- 金金棒
- 鲛鱼
- 小金梅草
- 止咳草
- 龙江风毛菊
- 羊屎条花
- 达仑木
- 鼠肾
- 青蟹
- 菊花根
- 鸡公柴
- 小豆柴
- 云雀
- 眼睛草
- 杉木根
- 白马骨
- 蛇菰
- 胡萝卜子
- 鸡肠
- 短萼蜂斗草
- 兰草
- 紫色翼萼
- 倒根野苏
- 鸱骨
- 冷地卫矛
- 驼乳
- 跌打老
- 钝叶蔷薇
- 紫玉簪叶
- 龙齿
- 三加花
- 阳桃根
- 凤庆鸡血藤
- 野饭豆
- 地精草
- 盾果草
- 鹿筋
- 胆木
- 蟾蜍胆
- 蓝猪耳
- 龙虱
- 短叶锦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