鹈鹕嘴
《中华本草》:鹈鹕嘴
拼音注音
Tí Hú Zuǐ
别名
斑嘴鹈鹕、淘河、逃河、淘鹤、淘鹅、犁涂、水流鹅。
英文名
Pelican mouth
出处
出自《嘉佑本草》1.《纲目》:鹈鹕,处处有之,水鸟也。沉水食鱼,亦能竭小水取鱼,人食其肉,取其脂入药用。
来源
药材基源:为鹈鹕科动物斑嘴鹈鹕的嘴。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lecanus roseus Gmelin
原形态
斑嘴鹈鹕,大型鸟类,体长约1.5m。嘴长而宽大,浅红黄色中带有蓝黑色斑点嘴下有一大暗紫色的囊。头、颈白色,枕有偻红色羽冠,后颈有1条长的粉红色翎领。上背、肩羽以及翅上的三级飞羽和中小覆羽等均淡黄褐色。肩、上背较浅,羽缘白或褐色;翼大而阔,第5枚次级飞羽缺如;初级和次级飞羽、初级覆羽黑褐色,初级飞羽较深;下背、腰白而沾些淡红色。尾羽银灰色,尖端苍白,羽干末端黑褐色,基部浅黄色。胸腹白色,胸羽成矛状;胁、腋羽和尾下覆羽与腰同色。虹膜淡红黄色;眼脸及眼周橙黄色;眼先青铅色。脚棕黑色,4趾间有全蹼相连,爪角黄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在沿海沼河川地带。性喜群居和游泳。以鱼为主要食料。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河北以南的东部地区。
性味
味咸;性平
归经
大肠经
功能主治
涩肠。主赤白久痢
用法用量
内服:烧灰存性研末,5-10g。
各家论述
《嘉佑本草》:主赤白久痢成疳者。烧为黑末,服-方寸匕。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鹈鹕嘴
拼音注音
Tí Hú Zuǐ
别名
斑嘴鹈鹕
来源
鹈形目鹈鹕科斑嘴鹈鹕Pelecanus roseus Gmelin,以脂肪入药。
生境分布
我国北部地区,冬季迁南部地区。
炮制
烧存性。
功能主治
治赤白久痢。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鹈鹕嘴
拼音注音
Tí Hú Zuǐ
出处
《嘉佑本草》
来源
为鹈鹕科动物斑嘴鹈鹕的嘴。
原形态
斑嘴鹈鹕,又名:鹈鹕(《庄子》),鹜鹕(《山海经》),淘河(《尔骓》郭填注),逃河(《嘉佑本草》),淘鹤(《普济方》),淘鹅、犁涂(《纲目》),水流鹅(《南越笔记》)。
大型鸟类,体长可达2米。嘴宽大直长而尖,浅红黄色,有蓝黑色斑点;上嘴尖端朝下弯曲,呈钩状。嘴的下面有一与嘴等长的暗紫色皮囊,称"喉囊",能伸缩,用以兜食鱼类。虹膜淡红黄色,眼睑及眼周橙黄色;眼先青铅色。头、颈白色,枕有粉红色羽冠,后颈有一条长的粉红色翎领。上背、肩羽以及翅上的三级飞羽和中、小覆羽等均淡黄褐色,肩、上背较浅,羽缘白或褐白;翼大而阔,第5枚次级飞羽缺如;初级和次级飞羽、初级覆羽黑褐色,初级飞羽较深;下背;腰白而沾些淡红色。尾羽银灰色,尖端苍白,羽干末端黑褐色,基部浅黄色。胸腹白色,胸羽成矛状;胁、腋羽和尾下覆羽与腰同色。脚棕黑色,4趾间有全蹼相连,爪角黄色。
栖息在沿海湖沼河川地带。性喜群居和游泳。以鱼为主要食料。
本动物的毛皮(鹈鹕毛皮)、脂肪油(鹈鹕脂油)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
分布于我国河北以南的东部地区。
性味
《嘉佑本草》:"咸,平,无毒。"
功能主治
《嘉佑本草》:"主赤白久痢成疳者。烧为黑末,服一方寸匕。"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大狼把草
- 素馨花
- 豪猪肉
- 石韦毛
- 毛野丁香叶
- 番石榴子
- 白松塔
- 榕树
- 骨把
- 三角叶冷水花
- 无名木皮
- 大发表
- 苦楝叶
- 蜈蚣草
- 铜骨七
- 木蝴蝶
- 密花树
- 苦参
- 山胡萝卜
- 铁脚草
- 青钱柳
- 青盐陈皮
- 苔菜
- 鹌鹑蛋
- 林背子
- 丝瓜根
- 猕猴桃根
- 桃枝
- 鬼箭羽
- 短小蛇根草
- 剪红纱花
- 金樱根
- 钝齿铃子香
- 大树跌打
- 湖北海棠
- 小叶枇杷
- 贯众
- 天葵
- 鲚鱼
- 四川苦丁茶
- 罗勒
- 蝴蝶花
- 笔罗子
- 鸡血七
- 岳桦
- 锦线镖
- 锯鲨卵
- 豆列当
- 鲨鱼胆
- 宜昌荚蒾叶
- 鳞片水麻
- 苦蘵果实
- 海人草
- 露水草
- 鸢胆
- 蒲蒻
- 台湾海棠
- 苦瓜子
- 毛轴碎米蕨
- 紫茉莉
- 龙齿
- 蝇子草
- 苦艾
- 红叶藤
- 野辣烟
- 山黄菊
- 白果
- 苦荬菜
- 多花野牡丹
- 盐肤木根
- 香木菌桂
- 青头菌
- 猪毛针
- 羊髓
- 雷公藤
- 狐心
- 堇宝莲叶
- 三十六荡
- 双飞蝴蝶
- 红花点地梅
- 大草乌
- 罗锅底
- 鸡爪芹
- 棵麻
- 披针叶兔耳风
- 红须须
- 淡菜
- 山小橘
- 丝茅七
- 长梗千里光
- 牛蒡子
- 太阳海星
- 扇子七
- 牌楼七
- 大黑头草
- 人参子
- 太白花
- 下田菊
- 牛肋巴
- 华东瓶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