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根皮
《中华本草》:酸枣根皮
拼音注音
Suān Zǎo Gēn Pí
英文名
root-bark of Spine Date
出处
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 (Bunge)Hu ex H.F.Chow 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 (Bunge)Hu ex H.F.Chow [Z.vulgaris Lam.var.spinosa Bunge]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剥,洗净,晒干。
原形态
酸枣 落叶灌木,稀为小乔木,高1-3m。老枝灰褐色,幼枝绿色;于分枝基部处具刺1对,1枚针形直立,长达3cm,另1枚向下弯曲,长约0.7cm。单叶互生;托叶针状;叶片长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钝,基部圆形,稍偏斜,边缘具细锯齿。花小,2-3朵簇生于叶腋;花萼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花瓣5,黄绿色,与萼片互生,雄蕊5,与花瓣对生;花盘明显,10浅裂;子房椭圆形,埋于花盘中,花柱2裂。核果肉质,近球形,成熟时暗红褐色,果皮薄,有酸味。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向阳或干燥的山坡、山谷、丘陵、平原、路旁以及荒地。性耐干旱,常形成灌木丛。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西北及辽宁、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
性味
涩;温
归经
肾经
功能主治
止血;涩精;收湿敛疮。主便血;崩漏;滑精;带下;烧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熬膏涂。
复方
1.治便血:酸枣根皮一两。刮去黑皮焙干,用水一碗煎至一茶杯,温服。如不止,隔七天再服一剂。 (《天津中草药》)2.治烧、烫伤: 酸枣根皮三斤。切碎,水煎成膏,涂于净布上,贴伤处。 (《天津中草药》)3.治高血压头晕头痛: 酸枣根一两(去外层黑皮, 去木心,用内皮)。加水煎煮两次,分两次服。〔山东昌潍地区《赤脚生》(3):21,1970]
各家论述
《陕西中草药》:涩精止血。治淋浊,白带,滑精,出血。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酸枣根皮
拼音注音
Suān Zǎo Gēn Pí
出处
《陕西中草药》
来源
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根皮。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酸枣仁"条。
性味
《陕西中草药》:"味涩,性温。"
功能主治
治便血,烧、烫伤,高血压,遗精,白带。
《陕西中草药》:"涩精止血。治淋浊,白带,滑精,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熬膏涂敷。
复方
①治便血:酸枣根皮一两。刮去黑皮焙干,用水一碗煎至一茶杯,温服。如不止,隔七天再服一剂。(《天津中草药》)
②治烧、烫伤:酸枣根皮三斤。切碎,水煎成膏,涂于净布上,贴伤处。(《天津中草药》)
③治高血压头晕头痛:酸枣根一两(去外层黑皮,去木心,用内皮)。加水煎煮两次,分两次服。(山东昌潍地区《赤脚医生》(3):21,1970)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鲻鱼
- 草本三角枫
- 乌鱼蛋
- 鲨鱼肝
- 沙地柏
- 马缨杜鹃
- 小叶眼树莲
- 五裂槭
- 华南毛蕨
- 大青叶
- 走马风
- 蛇退
- 走边疆
- 绢毛石花
- 三棱
- 芦子
- 苦荞麦
- 走茎丹参
- 紫金莲
- 布荆
- 镰叶马蔺根
- 野丁香根
- 紫金皮
- 贝母兰
- 柯蒲木
- 急性子
- 一支箭
- 桤木
- 女菀
- 大夜关门
- 石韦
- 透明草
- 串铃草
- 蜥蜴
- 木香子
- 海龙
- 黄花小二仙草
- 箭叶蓼
- 野烟叶
- 小红藤
- 含羞草根
- 三角泡
- 条参
- 大瓦韦膜叶星蕨
- 泡桐
- 莿(木冬)
- 柞木叶
- 石楠
- 莽草根
- 铁落
- 八节毛
- 钩栲
- 广香藤
- 乌榄核
- 草苁蓉
- 茱苓草
- 盐肤木
- 烂茶叶
- 蚌壳草
- 小九节铃
- 小梾木
- 小獐毛
- 金雀根
- 白鹤藤根
- 大发汗
- 艾虎
- 莲房
- 缩砂蜜
- 粗叶耳草
- 岩泽兰
- 蘼芜
- 龟甲胶
- 草果药
- 枫香树根
- 黄荆
- 蓬莱草
- 向日葵叶
- 楤木白皮
- 杜松
- 野靛青
- 岗梅
- 大铁扫把
- 大沙叶
- 酸水草
- 一点红
- 青酒缸
- 华萝藦
- 费菜
- 七里香
- 火炭母
- 鱼脑石
- 笔罗子
- 风藤草
- 望月砂
- 铁牛钻石
- 红娘子
- 蠘
- 碎米柴
- 节节茶
- 鲎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