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椿
《中华本草》:紫椿
拼音注音
Zǐ Chūn
来源
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紫椿的根皮、叶、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oona microcarpa(DC.)Harms[Cedrela microcarpe DC.;Toona sureniauct.non(B1.)Rocm.]采收和储藏:春季挖根,除去栓皮,剥取根皮,仰面晒干。叶,随时可采。果实在10月果实成熟时摘取,晒干。
原形态
紫椿 乔木,高达15m。树皮灰色,片状剥落;小枝初时被薄柔毛,后变无毛而呈褐色,具苍白色皮孔。偶数羽状复叶互生,长70-90cm,具长柄,总轴和叶柄被微毛;小叶9-12对,对生或互生;小叶柄长5-8mm,被短柔毛;叶纸质,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1-19cm,宽4-7cm,先端尾尖,基部偏斜不等,全缘,两面均无毛或背面沿脉处和脉腋内被毛;花两性,圆锥花序顶生,略短于叶,被微柔毛;萼片圆形,外面被短硬毛并有缘毛;花瓣白色,椭圆状倒卵形,长约6mm,有缘毛;雄蕊5,与花瓣等长,花丝紫色;花盘与子房同被短硬毛;子房圆锥形,柱头盘状。蒴果长椭圆形,长2.5-3.5cm,有多数长圆状的皮孔,果皮木质。种子椭圆形,两端具膜质的翅。花期4-5月,果期5-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2200m的丘陵山地或常绿阔叶林中,常有栽培。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
苦;甘;涩;温
功能主治
燥湿;止血;杀虫。主溃疡病;胃、肠道出血;血崩;痢疾;肠炎;皮肤瘙痒;痈疖;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根皮6-15g,果3-9g,鲜叶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迭裂黄堇
- 紫背黄芩
- 糖荠
- 白栎蔀
- 白粉藤
- 抱树莲
- 鲨鱼胎
- 麝香
- 斑杖
- 铜棒锤
- 白土茯苓
- 白榔皮
- 透骨香
- 白花蛇头
- 紫云菜
- 入地金牛
- 酸枣根皮
- 白千层
- 甜瓜皮
- 瑞苓草
- 白石脂
- 变色红菇
- 雄鸡口涎
- 通天蜡烛
- 铁骨银参
- 菟丝子
- 一口红
- 白花菜子
- 桃儿七
- 冰糖草
- 人乳汁
- 藕蔤
- 八角莲
- 田基黄
- 瑞香
- 巴巴花
- 条裂山莴苣
- 田螺
- 白花灰毛槐树
- 白丁香
- 铁脚草
- 蛇葡萄根
- 鹈鹕嘴
- 白婆婆纳
- 白子菜
- 通城虎
- 桐根
- 白千层油
- 卜芥
- 铜钱细辛
- 白云瓜梗
- 痰药
- 白牛胆根
- 斑唇马先蒿
- 柔毛水杨梅
- 蛇眼草
- 蛇葡萄
- 桃根
- 胆汁
- 白叶花柴
- 通花花
- 擘蓝
- 紫堇花
- 绒毛桢楠
- 狍茸
- 破血丹
- 蛇附子
- 紫地榆
- 白僵蚕
- 紫藿香
- 短柄南蛇藤果
- 豆角柴
- 白牛尾七
- 白枪杆
- 包袱七
- 瓶耳小草
- 扒地蜈蚣
- 棠梨
- 白果槲寄生
- 蛇床子
- 榕树果
- 紫背金盘草
- 箬蒂
- 人参
- 白栎
- 白花映山红
- 陀罗紫菀
- 白冷草
- 白升麻
- 鼠肝
- 紫筒草
- 蛇白蔹
- 短腺小米草
- 桐木
- 獭胆
- 白叶火草
- 紫花络石
- 白侧耳
- 藤杜仲
- 崩疮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