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鸦糊
《*辞典》:老鸦糊
拼音注音
Lǎo Yā Hú
别名
万年青(《植物名实图考》),鱼胆(《中国树木分类学》),牛舌癀、猴草、粗糠草、粥香(《福建民间草药》),没翻叶、大麻雀米、鸡米树、菜子木、红泡果(《贵州民间药物》),爆竹子、路金子、百子爆、米筛花、米筛子、大叶鲤鱼泻子、毛风(《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出处
《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
为马鞭草科植物老鸦糊的根、茎、叶、果实。5~10月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灌木,高达3米。小枝有粗糠状短柔毛或平滑无毛。叶对生;阔椭圆形以至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为小齿牙或齿牙状,下面疏生星状毛及腺点;叶柄长0.5~1厘米。密生的聚伞花序,径2~3厘米;总梗有短柔毛,与叶柄等长或短于叶柄;花水红色;萼短钟状,截形;花冠短筒状,4裂;雄蕊4,长7毫米,花丝较花冠之裂片为长,花药广椭圆形;雌蕊1,子房4室。核果,堇紫色,径3~4毫米。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旷野间。分布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云南、广东、福建等地。
性味
苦辛,凉。
①《福建民间草药》:"苦辛,温,有小毒。"
②《贵州民间药物》:"性微寒,味辛。"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凉,味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散瘀,解毒。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尿血。
①《植物名实图考》:"截疟。"
②《福建民间草药》:"驱风除湿,杀虫解毒,散结化瘀。"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收敛止血,祛风除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复方
①治关节炎:老鸦糊根二两,猪蹄半斤,黄酒二两。酌加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跌打损伤:鲜老鸦糊叶捣烂后敷伤部。(《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外伤出血:老鸦糊叶、果实,晒干研粉外敷,或鲜叶捣烂外敷伤处。
④治内出血:老鸦糊干叶研粉,每次一钱,每天三、四次,开水冲服。
⑤治尿血:老鸦糊叶、白茅根、活血丹各一两,檵木叶五钱,水煎服。(③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⑥治皮下漏血:鲜老鸦糊叶、茎半斤。水煎熏洗。
⑦治冻疮:老鸦糊叶一握。煎汤熏洗,不断擦患郎,日洗一两次。
⑧治蛇伤:老鸦糊根二两切碎。酌加水煎服。(⑥方以下出《福建民间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老牛揣
- 冰凉花
- 老虎须
- 冰草
- 卜芥
- 冰片
- 半柱花
- 半边风
- 巴豆叶
- 变叶胡椒
- 包谷火焰包
- 芦莉草叶
- 布朗耳蕨
- 巴东岩白菜
- 芦荟根
- 荔枝藤
- 芦花
- 八角枫叶
- 冰糖
- 狗尾巴参
- 老枪谷叶
- 搬倒甑
- 绿豆
- 芦子藤
- 绿豆皮
- 绿豆衣
- 扁担藤
- 罗汉松根皮
- 腊瓣花
- 变异鳞毛蕨
- 老鸦花藤
- 冰草白穗
- 老鼠竻
- 冰
- 扁竹兰
- 茖葱
- 罗汉松
- 芦荟
- 老枪谷根
- 扁蕾
- 大麦苗
- 老来青
- 扁樱桃
- 芦荟花
- 绿豆花
- 荔枝壳
- 绿青
- 半把伞
- 罗伞树
- 北细辛
- 腊雪
- 半夏曲
- 半枫荷叶
- 半边山
- 半蒴苣苔
- 变豆菜
- 老白花
- 老婆子针线
- 罗布麻
- 扁担杆
- 半边钱
- 扁青
- 良旺茶
- 芦茎
- 绿花耧斗菜
- 变叶榕
- 罗勒根
- 老米酒树
- 宝盖草
- 半圆盖阴石蕨
- 扁果
- 莨菪
- 壁钱幕
- 巴茅根
- 腊梅花
- 巴旦杏仁
- 罗浮柿
- 绿豆粉
- 变蛋
- 布渣叶
- 罗汉果
- 斑叶兰
- 博落回
- 扁豆叶
- 绿豆叶
- 芦竹箨
- 报春花
- 绿衣枳壳
- 罗汉松实
- 老鼠簕
- 肋柱花
- 包袱七
- 壁钱
- 罗浮柿根
- 罗盖叶
- 老熊花
- 绿花独活
- 荔枝核
- 罗裙带根
- 老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