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柱花
《中华本草》:肋柱花
拼音注音
Lèi Zhù Huā
出处
始载于《内蒙古植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辐状肋柱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omatogonium rota-tum(L.)Fries ex Nym[Swertia rotata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15-40cm。茎4棱,不分枝或少分枝,绿色或带紫色。叶对生;无柄;叶片狭长披针形、披针形至线形,长至4.3cm,宽1.5-4mm,先端急尖,基部钝,半抱茎,中脉在两面均显着。花顶生和腋生,直径2-3cm,花枝不等长,长可达8cm;花萼深4裂,较花冠稍短或等长,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稍不整齐,长8-22mm;花冠辐状,淡蓝色,具深色条纹,花4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急尖,基部两侧各具1个蜜腺,蜜腺管形,边缘具不整齐的流苏状裂片;雄蕊4,着生于花冠筒基部,与裂片互生,花丝线形,花药蓝色,狭长圆形;子房剑形,无柄,长1.2-1.4cm,柱头小,三角形,下延至子房基部。蒴果狭椭圆形或倒披针状椭圆形。种子淡褐色,圆球形,光滑。花、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400-4200m的山坡草地及水沟边。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至西南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根呈细圆柱形,有多数须根,黄色,断面黄白色。茎具4纵棱,有分枝,节明显,节间长2-7cm,表面黄绿色或紫褐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多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条形或条状披针形,先端尖,基部略抱茎,全缘,面有一突起的脉纹,绿色。聚伞花序,花具花梗,长2-5cm,具4棱,萼片5,狭条形,先端尖,花冠淡蓝紫色,裂片5,长圆状椭圆形,具7条深色脉纹。蒴果条形,浅棕褐色,先端2裂。气微香,味苦。
化学成分
全草含木犀草素-7-O-吡喃葡萄糖甙(cinaro-side),荭草素(orientin)等黄酮类化合物[1]。
性味
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主黄肝型肝炎;外感头痛发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苦、性寒,有清热利湿功能,用于黄疸型肝炎,头痛发热等症。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水棉花
- 枳椇根
- 金雀根
- 枸杞子
- 白木
- 水虾草根
- 生等[藏药名]
- 鹧鸪脂
- 金钗凤尾蕨
- 红线麻
- 田麻
- 牛心茄子
- 鸡蛋花
- 大花活血丹
- 飞来鹤
- 垂盆草
- 八角莲
- 石栗叶
- 小构树叶
- 水细辛
- 土砂仁
- 多花猕猴桃茎叶
- 黄花鸢尾
- 黄唇鱼心
- 药用小阴地蕨
- 细叶藁本
- 五色梅根
- 南方露珠草
- 裂蹄
- 六棱菊
- 朴树根皮
- 大一面锣
- 红寒药
- 木鳖子根
- 雪里开
- 红果楠
- 竹衣
- 肝风草
- 牛大力
- 下山虎
- 茱苓草
- 地下明珠
- 母猪草
- 田螺
- 木芙蓉叶
- 黑蒿
- 野鹅脚板
- 自扣草
- 金银花子
- 猪肤
- 小杉藻
- 网眼瓦韦
- 美丽胡枝子根
- 槐根
- 太白花
- 酸藤木
- 牛蹄
- 云木香
- 丁香根
- 海参内脏
- 蝮蛇
- 矮卫矛
- 单头紫菀根
- 葫芦藓
- 蟹壳
- 礁膜
- 朴松实
- 毛扭藓
- 油柑虫节
- 金背枇杷花
- 杉皮
- 毛叶白粉藤根
- 三筒管
- 黄花獐牙菜
- 吐铁
- 萍蓬草
- 玉
- 杉子
- 泡桐叶
- 凤尾草
- 朱唇
- 粘毛黄花稔
- 三对节
- 鱼串草
- 美汉草
- 异被赤车
- 撒发
- 石蕨
- 三点金草
- 糯米藤
- 锯鲨翅
- 金狗脊黄毛
- 陆英果实
- 黄屈花
- 蒟蒻薯
- 黄木耳
- 小狮子
- 小白撑
- 岭南杜鹃
- 台湾泡桐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