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血
《中华本草》:鲤鱼血
拼音注音
Lǐ Yú Xuè
英文名
Carp blood
出处
出自《唐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血。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prinus carpio Linnaeus.采收和储藏:剖杀鲤鱼时取血。鲜用。
原形态
鲤鱼,体呈纺锤形,侧扁,腹部圆。吻钝。口端位,呈马蹄形。须2对。眼小,位于头纵轴的上方。下咽齿3行,内侧的齿呈臼齿形。鳞大,侧线鳞33-39。鳃耙一般为18-22。背鳍3,15-21,第3硬刺坚强,后缘有锯齿。 臀鳍3,5。第3硬刺后缘也有锯齿。身体背问号 纯黑色,侧线的下方近金黄色,腹部淡白色。背、尾鳍基部微黑,雄鱼尾鳍和臀鳍橙红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沼的松软底层和水草丛生处。资源分布:除西藏以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
鲤鱼血的组成,因季节、营养情况等而有差异。幼鲤的血红蛋白,冬季较春季为低。凝血活性不如哺乳动物,凝血酶原的转化不完全。在冬季,饥饿时,血清蛋白减少,如长期饥饿,可减到1.98-2.O%血清蛋白含清蛋白(albumin)和α-、β-、γ-球蛋白(globulin),它们电泳性质与兔相似;在电泳时,α-球蛋白有4个区分,β-球蛋白有2个区分,γ-球蛋白有1个区分。在3月性成熟时,血中钠、氯量,雄者多于雌者,页钾、钙及总蛋白质则雌者多于雄者。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肝;肾经
功能主治
明目;聪耳;定痫。主青盲;暴聋;久聋;诸痫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溶化灌耳;或捣烂点眼。内服:煮食,适量。
复方
治口眼歪斜:鲤鱼血、白糖各等分,搅匀后涂之,向左歪涂右,向右歪涂左。(《吉林中草药》)
各家论述
《唐本草》:(涂)小儿丹肿及疮。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鲤鱼血
拼音注音
Lǐ Yú Xuè
出处
《唐本草》
来源
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血。
化学成分
鲤鱼血的组成,因季节、营养情况等而有差异。幼鲤的血红蛋白,冬季较春季为低。凝血活性不如哺乳动物,凝血酶元的转化常不完全。在冬季,饥饿时,血清蛋白减少,如长期饥饿,可减到1.98~2.0%。血清蛋白含清蛋白和α-、β-、γ-球蛋白,它们电泳性质与兔相似;在电泳时,α-球蛋白有四个区分,β-球蛋白有二个区分,γ-球蛋白有一个区分。在3月中性成熟时,血中Na、Cl量,雄者多于雌者,而K、Ca及总蛋白质则雌者多于雄者。
功能主治
《唐本草》:"(涂)小儿丹肿及疮。"
复方
治口眼歪斜:鲤鱼血、白糖各等分,搅匀后涂之,向左歪涂右,向右歪涂左。(《吉林中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楤木白皮
- 青龙藤
- 鱼虱子
- 红山药
- 华风车子叶
- 熟地黄
- 胡芦巴
- 鸭皂树根
- 蒟蒻薯叶
- 白鹇
- 抓地虎
- 鸡筋参
- 山道年蒿
- 黑面叶根
- 无名木皮
- 蜡梅花
- 喜鹊肉
- 东廧子
- 黄杨根
- 公鱼
- 剪草
- 刺瓜米草
- 铜锤玉带草
- 苦参实
- 斑叶堇菜
- 圆叶碱毛茛
- 乌鱼蛋
- 向阳花
- 鳗鲡
- 小麦
- 鹿胎
- 藏鮡胆
- 鹩哥舌
- 茸毛木蓝
- 南藤
- 麒麟菜
- 麻楝
- 鲤鱼目
- 石蕨
- 菜蓟
- 山吴萸
- 毛叶西香罗勒
- 虫实
- 苏木蓝
- 疬子草
- 涩梨
- 薅田藨
- 山羊血
- 虾蟆
- 法罗海
- 冷饭果叶
- 还阳草根
- 鳗鲡鱼膏
- 面筋
- 绿矾
- 黄荆子
- 黄花小二仙草
- 芸薹子油
- 灯笼果
- 水梨藤
- 葛藟汁
- 鸡腿蘑
- 光刺兔唇花
- 黄鼬
- 鸢油
- 接气草
- 刺藦苓草
- 红花杜鹃
- 凌霄
- 狗响铃
- 鸡(土从)
- 臭油果
- 绛梨木根
- 望江南
- 肥皂核
- 金丝猴
- 复生草
- 多头苦荬
- 鲎壳
- 大白顶草
- 小连翘
- 柞木枝
- 天萝水
- 陆英根
- 阔叶石韦
- 腹水草
- 小果皂角
- 草血竭
- 圆叶南蛇藤根
- 白牛膝
- 红毛对筋草
- 黑穗石蕊
- 苦草
- 黄秦艽
- 大千生
- 桃枝
- 野冬青皮
- 排钱草
- 鲨鱼皮
- 千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