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血
《中华本草》:鲤鱼血
拼音注音
Lǐ Yú Xuè
英文名
Carp blood
出处
出自《唐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血。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prinus carpio Linnaeus.采收和储藏:剖杀鲤鱼时取血。鲜用。
原形态
鲤鱼,体呈纺锤形,侧扁,腹部圆。吻钝。口端位,呈马蹄形。须2对。眼小,位于头纵轴的上方。下咽齿3行,内侧的齿呈臼齿形。鳞大,侧线鳞33-39。鳃耙一般为18-22。背鳍3,15-21,第3硬刺坚强,后缘有锯齿。 臀鳍3,5。第3硬刺后缘也有锯齿。身体背问号 纯黑色,侧线的下方近金黄色,腹部淡白色。背、尾鳍基部微黑,雄鱼尾鳍和臀鳍橙红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沼的松软底层和水草丛生处。资源分布:除西藏以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
鲤鱼血的组成,因季节、营养情况等而有差异。幼鲤的血红蛋白,冬季较春季为低。凝血活性不如哺乳动物,凝血酶原的转化不完全。在冬季,饥饿时,血清蛋白减少,如长期饥饿,可减到1.98-2.O%血清蛋白含清蛋白(albumin)和α-、β-、γ-球蛋白(globulin),它们电泳性质与兔相似;在电泳时,α-球蛋白有4个区分,β-球蛋白有2个区分,γ-球蛋白有1个区分。在3月性成熟时,血中钠、氯量,雄者多于雌者,页钾、钙及总蛋白质则雌者多于雄者。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肝;肾经
功能主治
明目;聪耳;定痫。主青盲;暴聋;久聋;诸痫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溶化灌耳;或捣烂点眼。内服:煮食,适量。
复方
治口眼歪斜:鲤鱼血、白糖各等分,搅匀后涂之,向左歪涂右,向右歪涂左。(《吉林中草药》)
各家论述
《唐本草》:(涂)小儿丹肿及疮。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鲤鱼血
拼音注音
Lǐ Yú Xuè
出处
《唐本草》
来源
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血。
化学成分
鲤鱼血的组成,因季节、营养情况等而有差异。幼鲤的血红蛋白,冬季较春季为低。凝血活性不如哺乳动物,凝血酶元的转化常不完全。在冬季,饥饿时,血清蛋白减少,如长期饥饿,可减到1.98~2.0%。血清蛋白含清蛋白和α-、β-、γ-球蛋白,它们电泳性质与兔相似;在电泳时,α-球蛋白有四个区分,β-球蛋白有二个区分,γ-球蛋白有一个区分。在3月中性成熟时,血中Na、Cl量,雄者多于雌者,而K、Ca及总蛋白质则雌者多于雄者。
功能主治
《唐本草》:"(涂)小儿丹肿及疮。"
复方
治口眼歪斜:鲤鱼血、白糖各等分,搅匀后涂之,向左歪涂右,向右歪涂左。(《吉林中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黍米
- 脾寒草
- 三铃子
- 山矾花
- 咳喘木
- 梅花草
- 藿香
- 绵参
- 苏铁根
- 藕蔤
- 菱叶山蚂蝗
- 红花绿绒蒿
- 水獭
- 山槟榔
- 柠檬皮
- 草威灵
- 厚膜藻
- 菩提香
- 黄毛岩白菜
- 罗布麻
- 金爪儿
- 紫背菜
- 红对节子
- 鬼灯笼
- 石苁蓉
- 除虫菊
- 胖血藤
- 叉枝藻
- 牛耳草
- 野鹅脚板
- 止泻木皮
- 大雪上一枝蒿
- 岩莴苣
- 大木通
- 马蝗果
- 番荔枝叶
- 慈姑
- 血经草
- 太平莓
- 土百部
- 猫骨
- 大黄
- 川贝母
- 黄藨根
- 野山楂
- 小五彩苏
- 泡桐木皮
- 荷莲豆菜
- 黑三棱
- 草灵仙
- 胆木
- 山油麻
- 龙须眼子菜
- 大叶白花灯笼
- 蓝猪耳
- 野苦梨根
- 对叶草
- 草牡丹
- 锅焦
- 八宝茶
- 蟒蛇草
- 野京豆
- 鹅肠菜
- 牛羊草结
- 野牡丹子
- 蕨
- 三叉虎根
- 露水草
- 田唇乌蝇翼
- 七星鱼
- 大蝎子草
- 乌药花
- 柞树皮
- 细叶刺针草
- 茄叶一枝蒿
- 红背叶
- 沙前胡子
- 白蜡花
- 云木香
- 圆柏叶
- 刺猬皮
- 石鮅鱼
- 金榭榴
- 白芥子
- 狭头橐吾
- 桑椹
- 花叶矮沱沱
- 火腿
- 山姜花
- 山皮条
- 匙叶伽蓝菜
- 飞天蠄蟧
- 蔓草虫豆
- 鼹鼠
- 黄栌
- 双花堇菜
- 草原老鹳草
- 花苜蓿
- 蓝茶
- 头花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