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叶心翼果
《中华本草》:裂叶心翼果
拼音注音
Liè Yè Xīn Yì Guǒ
来源
药材基源:为茶茱萸科植物心翼果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ripterygium quinquelobum Hassk.[Cardiopteris lobata R.Br.]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心翼果 无毛草质藤本,具白色乳汁。单叶互生;叶柄长4-10cm;叶片心形或心状三角形,长7-12cm,宽5-8cm,先端长渐尖,基部心形,在叶柄上端及其两侧向上反褶,边缘3-5裂,顶端裂片较大,二基生裂片耳状圆形,两面绿色,基出脉5,中脉具1-2对侧脉,两侧的脉具分枝,在两面微隆起。聚伞花序腋生,花序梗长5-10cm。两性花小,白色;花芽近球形,黄绿色;萼片卵形,长约2mm,基部连合;花瓣卵形,长约2.5mm,先端钝或圆,边缘薄膜质;雄蕊5;子房椭圆形,略成四棱形。翅果倒心形,长2-3cm,宽1.5-2cm,金黄色,有光泽,具宿存萼,萼上为子房柄在果时延长的果轴,长1-2mm,萼下为极短的果柄。花期5-11月,果期10月至翌年3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860m的山谷疏林、石灰山林中、沟谷边及路旁灌丛内。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主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粉萆
- 小石藓
- 乔木五加
- 竹蠹虫蛀末
- 地磨薯
- 绿包藤
- 花叶九节木
- 紫桔梗
- 马瓞儿
- 会东藤
- 牛肺
- 花唐松草
- 黄水芋
- 滇藁本
- 竹叶艾
- 鹤草芽
- 丁香蓼
- 石南
- 鹰眼睛
- 拔毒草
- 温大青
- 海康钩粉草
- 水蕨
- 伯乐树
- 尼泊尔鸢尾子
- 长刺卫矛
- 黑芝
- 小松藻
- 云南冻青叶
- 香水塔花
- 纤花耳草
- 杨翠木
- 刺榆
- 鲎肉
- 铜锣七
- 灯笼果
- 小花鸢尾
- 叉分蓼
- 友水龙骨
- 竹节蓼
- 刺郎果
- 鳕鱼鳔
- 乌鱼刺
- 孔公孽
- 续随子叶
- 牛藤果
- 红果参
- 宁油麻藤
- 胆南星
- 野麦子
- 蜂毒
- 吹风藤
- 狸尾草
- 毛冬瓜根
- 梅露
- 薄雪火绒草
- 豆瓣香
- 空心泡
- 五指毛桃果
- 鹿药
- 多叶花椒
- 兔耳风
- 石吊兰
- 飞蛾藤
- 龙眼核
- 密纹薄芝
- 铁包金
- 鹿角草
- 礞石
- 蝈蝈
- 透茎冷水花
- 茅栗
- 锅焦
- 小三棵针
- 首乌藤
- 鸭脚黄边
- 黑大豆皮
- 山核桃皮
- 小马齿苋
- 甘蔗
- 金背枇杷
- 蚌兰叶
- 慕荷
- 半边藕
- 荆三棱
- 黄麻叶
- 大乌泡
- 顶头马蓝
- 蔷薇枝
- 谷芽
- 桦树液
- 铅粉
- 中国繁缕
- 梅
- 过墙风
- 藏报春花
- 多花沿阶草
- 诃子
- 锦葵
- 鯆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