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形棘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镰形棘豆
拼音注音
Lián Xínɡ Jí Dòu
别名
大夏[藏名]
来源
豆科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a Bunge,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
性味
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生肌疗疮。主治高热,便血,红白痢疾,炭疽。外用治刀伤。
用法用量
1~3钱。外用适量。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镰形棘豆
拼音注音
Lián Xínɡ Jí Dòu
别名
达哈(藏名)
出处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
为豆科植物镰形棘豆的全草。7~8月采挖全草,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植株有粘性。茎极短。羽状复叶,长7~15厘米;叶轴密生长柔毛;托叶有密长柔毛和腺体,下半部与叶柄连合;小叶25~45,对生或互生,少有4片轮生,条状披针形,长5~12毫米,宽1~4毫米,密生腺体和长柔毛。花多数,排成近头状的总状花序;总花梗与叶近等长;花萼筒状,长约18毫米,有密长柔毛和腺体,萼齿披针形,长约4~5毫米;花冠紫红色,旗瓣倒披针形,长约25毫米,龙骨瓣有长约2毫米的喙。荚果长2.5~3.5厘米,宽6~8毫米,微弯成镰刀状,稍膨胀,有腺体和白色短柔毛。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砂土和河滩上。分布甘肃、青海、新疆、四川等地。
性味
辛,寒,有毒。
归经
入肺、脾经。
功能主治
①治流感,扁桃体炎,痈疽肿毒,麻风。(性味以下出《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②《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清热解毒,生肌疗疮。治高烧,便血,红白痢疾,炭疽。外用可治刀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外用:研末撒。
注意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孕妇禁用。"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骆驼蹄草
- 锈毛钝果寄生
- 路郎鸡
- 辣椒叶
- 露水草
- 鲤鱼血
- 驴阴茎
- 香叶
- 辣根菜
- 竹鼠子牙
- 喜树叶
- 虎耳兰
- 辣根草
- 辣姜子
- 柏树油
- 连蕊茶
- 骆驼肉
- 毒鱼藤
- 雷蘑
- 连香树果
- 白鹇
- 鲢鱼
- 紫红鞭
- 小毛鸡
- 钩栗
- 香茅花
- 钝齿青荚叶
- 雷公连
- 核桃楸
- 鲤鱼肠
- 辣椒
- 零余子
- 鲤鱼脂
- 辣蓼
- 鲮鲤
- 镰片假毛蕨
- 驴骨
- 百日草
- 冬里麻
- 朝天罐
- 枸杞叶
- 山丹
- 野扁豆
- 万丈深
- 铁罗汉
- 李树胶
- 牛筋草
- 小豆柴
- 驴肉
- 铃兰
- 辽东鳞毛蕨
- 白芍
- 连钱草
- 轮伞五加
- 鲤鱼胆
- 轮环藤
- 鬣羚骨
- 铃当子
- 辣子草
- 骆驼黄
- 连翘
- 黄颔蛇骨
- 零陵香
- 陆英
- 菅茅根
- 露珠香茶菜
- 淡菜
- 露兜簕
- 鲮鱼
- 辣辣菜
- 辣椒茎
- 鳞花草
- 山吴萸果
- 陆英根
- 地核桃
- 铃铃草
- 胡荽子
- 驴耳风毛菊
- 辣薄荷
- 露蜂房
- 地草果
- 铃茵陈
- 石龙刍根
- 鲤鱼齿
- 驴耳朵草
- 鲤鱼鳞
- 轮叶八宝
- 雷丸
- 鸡冠草
- 轮叶马先蒿
- 雷公橘
- 衣鱼
- 轮叶棘豆
- 陆英果实
- 鲈鱼
- 辽瓦松
- 吉林乌头
- 轮叶铃子香
- 单花鸢尾
- 藤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