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形棘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镰形棘豆
拼音注音
Lián Xínɡ Jí Dòu
别名
大夏[藏名]
来源
豆科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a Bunge,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
性味
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生肌疗疮。主治高热,便血,红白痢疾,炭疽。外用治刀伤。
用法用量
1~3钱。外用适量。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镰形棘豆
拼音注音
Lián Xínɡ Jí Dòu
别名
达哈(藏名)
出处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
为豆科植物镰形棘豆的全草。7~8月采挖全草,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植株有粘性。茎极短。羽状复叶,长7~15厘米;叶轴密生长柔毛;托叶有密长柔毛和腺体,下半部与叶柄连合;小叶25~45,对生或互生,少有4片轮生,条状披针形,长5~12毫米,宽1~4毫米,密生腺体和长柔毛。花多数,排成近头状的总状花序;总花梗与叶近等长;花萼筒状,长约18毫米,有密长柔毛和腺体,萼齿披针形,长约4~5毫米;花冠紫红色,旗瓣倒披针形,长约25毫米,龙骨瓣有长约2毫米的喙。荚果长2.5~3.5厘米,宽6~8毫米,微弯成镰刀状,稍膨胀,有腺体和白色短柔毛。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砂土和河滩上。分布甘肃、青海、新疆、四川等地。
性味
辛,寒,有毒。
归经
入肺、脾经。
功能主治
①治流感,扁桃体炎,痈疽肿毒,麻风。(性味以下出《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②《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清热解毒,生肌疗疮。治高烧,便血,红白痢疾,炭疽。外用可治刀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外用:研末撒。
注意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孕妇禁用。"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骆驼蓬
- 辣蓼
- 穿肠草
- 辽瓦松
- 穿山甲
- 臭山羊
- 臭李子
- 臭梧桐花
- 臭李皮
- 翅卫矛
- 辣蓼草
- 轮环藤
- 开口箭
- 缠竹黄
- 百灵草
- 百花锦蛇
- 咖啡
- 鲤鱼目
- 百合花
- 秤砣梨
- 穿鞘花
- 粗毛鳞盖蕨
- 臭蒿
- 露兜簕
- 镰叶马蔺根
- 白鱼
- 昆明鸡血藤
- 粗皮松萝
- 穿石藤
- 白豆蔻
- 露珠香茶菜
- 苍山黄堇
- 轮叶棘豆
- 辣辣菜
- 白草莓
- 苍蝇草
- 茶子
- 昆明堇菜
- 臭梧桐根
- 昆明山海棠
- 鬣羚角
- 糙苏
- 白茅根
- 白鬼笔
- 宽穗兔耳风
- 铃茵陈
- 白车轴草
- 辣姜子
- 白苣
- 白饭树根
- 臭梧桐子
- 百草霜
- 连翘茎叶
- 轮叶马先蒿
- 辽东栎壳斗
- 百两金
- 百舌鸟
- 路郎鸡
- 粗叶木
- 粗腿羊肚菜
- 鲤鱼脑
- 连钱草
- 昆明水金凤
- 白薯莨
- 白鹇
- 鲤鱼齿
- 雷公橘
- 宽叶紫萁
- 驴脂
- 飞天蠄蟧
- 鲈鲤
- 紫贝
- 黍米
- 臭黄荆
- 穿鱼藤
- 驴打滚儿草
- 苦地胆
- 骆驼蓬子
- 白苏子油
- 苍耳花
- 可爱花
- 华千金藤
- 辣椒茎
- 驴耳风毛菊
- 酪
- 可爱复叶耳蕨
- 鲢鱼
- 骡宝
- 船盔乌头
- 镰叶瘤足蕨
- 白萆薢
- 骆驼黄
- 骆驼脂
- 穿根藤
- 糙壳菱蟹
- 宽叶杜香
- 辣椒叶
- 白鸡屎藤
- 糙叶树
- 雷公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