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蘑
《中华本草》:雷蘑
拼音注音
Léi Mó
别名
雷菌、口蘑、青腿子、巨陡头、大青蘑
出处
始载于《广菌谱》。1.《广菌谱》:雷蕈出广西横州,遇雷过即生,须疾采之,稍迟则腐,或老不堪用矣。作羹甚美,亦如鸡纵之属,其价并珍。2.《吴蕈谱》:雷惊蕈一名戴沙,一名石蕈。二月应惊蛰节候而产,故曰雷惊,时东风解冻,土松气暖,菌花如蕊,菌质外深褐色如赭,褶白如玉,莹洁可爱。3.《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甘,性平。有宣肠益气、散热解表,以及抗菌等功能。《纲目》鸡纵条下载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白蘑科真菌大白桩菇和白桩菇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Leucopaxillus giganteus(Sow.ex Fr.)Sing.[Agaricus giganteus Sow.;Clitocybe gigantea(Sow.ex Fr.)Quel.]2.Leucopaxillus candidus(Bres.)Sing.[Clitocybecandida Bres.]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在子实体幼小时采摘,晒干。
原形态
1.大白桩菇 子实体大型,菌盖宽7-36cm。扁半球形至近平展,中部下凹至漏斗状,污白色、青白色或稍带灰黄色,光滑,边缘内卷至渐伸展。菌肉白色,厚。菌褶白色至污白色,老后青褐色,延生,稠密,窄,不等长。菌柄较粗,长5-13cm,粗2-6cm,基部膨大,向上较细。白色至青白色,光滑,肉质。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6-8)μm×(4-6)μm。褶缘囊状体棍棒状,(30-33)μm×(5.6-7)μm。2.白桩菇 子实体较大。菌盖宽7-15cm,扁半球形,平展后中部下凹,白色,光滑,边缘平滑内卷。菌肉白色,较厚。菌褶白色,稠密,窄,近延生,不等长。菌柄近柱状,白色,长5-7cm,粗2-3cm,光滑,内实。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5-6.3)μm×(3-4)μ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大白桩菇 生于林中草地上,夏、秋季单生或群生,常形成蘑菇圈,子实体产生在圈带的外缘,地下形成黄褐色、不规则的菌核。2.白桩菇 生于云杉林中地上。资源分布:1.大白桩菇 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新疆、青海、浙江、福建、广西、云南、西藏等地。2.白桩菇 分布于黑龙江、山西、青海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1.大白桩菇 菌盖扁半球形,或中央下凹呈漏斗形,直径7-36cm,污白色、青白色或微灰黄色,表面光滑,边缘内卷或平展。菌肉白色。菌褶稠密,不等长,白色、黯污白色或青褐色。菌柄圆柱形,基部膨大。长5-13cm,直径2-6cm,白色或青白色。气微,味淡。[br]2.白桩菇 菌盖直径7-15cm,类白色,表面光滑,边缘内卷。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菌柄长5-7cm,直径2-3cm,类白色,内实。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
含甾体化合物如 5α-胆甾-7-烯-3β-醇(5α-cholest-7-en-3β-ol),麦角甾醇(ergosterol),5,7-麦角甾二烯-3β-醇(ergosta-5,7-dien-3β-ol)。 其培养液中含聚乙炔(polyacetylene)等化合物。
性味
甘;性平
归经
肺经
功能主治
解表清热;透疹;消食;抗痨。主感冒咳嗽;麻疹透发不畅;食积停滞;脘腹胀满;肺结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雷蘑
别名
青腿子、巨陡头、口蘑
来源
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雷蘑Clitocybe gigantea (Sow. ex Fr.) Quel.,以子实体入药。
生境分布
生于草原上。分布于河北、内蒙古、新疆。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宣肠益气,散血热,透发麻疹。主治小儿麻疹欲出不出,烦躁不安。
用法用量
1两,水浸软后切碎,水煎服,1次服完,日服2次。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绿豆
- 细竹蒿草
- 宽尾石韦
- 辣根草
- 罗勒
- 老枪谷
- 莲衣
- 杜仲藤
- 白草
- 薜荔果
- 百脉根
- 八楞麻
- 大田基黄
- 花榈木
- 昆明山海棠
- 牛筋
- 山郎木叶
- 万年青叶
- 锡矿
- 兴安升麻
- 壮筋草
- 鲢鱼
- 狼紫草
- 罗汉松叶
- 灰藋子
- 裂蹄
- 黄蜀葵根
- 棱叶韭
- 蓝猪耳
- 红丝线
- 罗浮柿
- 鲤鱼肠
- 落地荷花
- 灵砂
- 芦荟根
- 莲叶橐吾
- 白蔻
- 催吐萝芙木
- 栾犀
- 大戟
- 赤杨
- 黄背草苗
- 琉璃草根
- 簕苋菜
- 白鲜皮
- 五色梅花
- 白草根
- 楼梯草根
- 榔榆茎叶
- 镰片假毛蕨
- 对叶散花
- 玉簪
- 苦苣
- 荷苞花根
- 山皂角
- 酸水草
- 向日葵花盘
- 蜡瓣花根
- 黄花菜
- 南方荚蒾
- 九头狮子草
- 乌骨藤
- 繁缕
- 郁金
- 单花金丝桃
- 除虫菊
- 枸骨树皮
- 美人蕉根
- 黄芩子
- 木贼
- 细叶藁本
- 香樟
- 齿叶泥花草
- 簕欓
- 刺果甘草
- 参条
- 露兜竻心
- 黄杞叶
- 百部还魂
- 臭梧桐花
- 杏仁防风
- 金花菜
- 小礼花种子
- 蓝树
- 河口莲座蕨
- 白云瓜皮
- 铃当子
- 滇丹参
- 落马衣
- 小果野葡萄藤
- 华西小石积
- 稗米
- 猴骨
- 小喇叭
- 白鸭肉
- 毛麝香
- 白车轴草
- 古羊藤
- 宜昌荚蒾叶
- 小九节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