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风毛菊
《中华本草》:龙江风毛菊
拼音注音
Lónɡ Jiānɡ Fēnɡ Máo Jú
别名
东北燕尾风毛病
英文名
all-grass of Amur saussurea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龙江风毛菊的根和花序。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ussurea amurensis Turcz.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龙江风毛菊 多年生草本,高达1m。根状茎细短;地上茎具蛛丝状卷毛或近无毛。叶互生;基部叶长大,宽披针形或卵形,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具长叶柄;中部叶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有锯齿,具短柄;上部叶条状披针形,全缘,无柄;全部叶沿茎下延成明显的翅。头状花序,多数,排成伞房状;总苞片4-5层,暗紫色,被长柔毛;小花全为和状,粉紫色,长约11mm。瘦果长约3mm,冠毛污白色,外层糙毛状,内层羽毛状。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沼泽草地和泛滥草甸。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阿古林(aguerin)A、B,洋蓟苦素(cynaropicrin),盐地毛菊内酯(eleganin)。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炎解毒。主湿热带下;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煎水含漱或丛浴。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根和花:有抗毛滴虫的功能。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枣树根
- 帚菌
- 枕材
- 长尾复叶耳蕨
- 鸱骨
- 牛肝菌
- 地精草
- 佛手露
- 昆明鸡血藤根
- 雪灵芝
- 苦碟子
- 柘树茎叶
- 芦竹沥
- 芭蕉子
- 猪脂膏
- 粉霜
- 牛毛草
- 闹狗药
- 铁苋
- 豌豆七
- 铁浆
- 铜脚威灵仙
- 芭蕉油
- 败毒草
- 黄寿丹
- 篦齿蒿
- 铜钱麻黄
- 腐沫
- 香蕈
- 峨嵋耳蕨
- 猪牙皂
- 全毛悬钩子
- 中华绣线梅
- 蚺蛇膏
- 鹅管石
- 石芥菜
- 海蛇
- 狐胆
- 狐四足
- 海韭菜
- 海鳗
- 獾骨
- 石蒟
- 石南
- 灰树花
- 灰绿水苎麻
- 火秧竻蕊
- 海鹞鱼尾刺
- 石凉伞
- 环纹苦乳菇
- 石蕊
- 一柱香
- 灰蓟
- 灰贯众
- 金老梅枝
- 石楠
- 海鹞鱼
- 淮通
- 火赤链蛇
- 石栗叶
- 滑背草鞋根
- 石老虎
- 石蚕
- 海蜇
- 灰叶南蛇藤
- 石栗子
- 狐肠
- 灰凤梨
- 猪肉
- 海虾
- 石头菜
- 火焰兰
- 石菖蒲
- 石南藤
- 滑背草鞋
- 海豘鱼
- 睡菜根
- 红花酢浆草
- 石米
- 海金沙草
- 獾肉
- 石床
- 火绒草
- 狐肝
- 石参
- 石碱
- 石上铁角蕨
- 石霜
- 石楠根
- 石柑子
- 石长生
- 灰藋子
- 石荠苎
- 滑石粉
- 火秧竻
- 石草鞋
- 石榴叶
- 石蝴蝶
- 海鹞鱼胆
- 海金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