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风毛菊
《中华本草》:龙江风毛菊
拼音注音
Lónɡ Jiānɡ Fēnɡ Máo Jú
别名
东北燕尾风毛病
英文名
all-grass of Amur saussurea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龙江风毛菊的根和花序。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ussurea amurensis Turcz.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龙江风毛菊 多年生草本,高达1m。根状茎细短;地上茎具蛛丝状卷毛或近无毛。叶互生;基部叶长大,宽披针形或卵形,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具长叶柄;中部叶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有锯齿,具短柄;上部叶条状披针形,全缘,无柄;全部叶沿茎下延成明显的翅。头状花序,多数,排成伞房状;总苞片4-5层,暗紫色,被长柔毛;小花全为和状,粉紫色,长约11mm。瘦果长约3mm,冠毛污白色,外层糙毛状,内层羽毛状。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沼泽草地和泛滥草甸。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阿古林(aguerin)A、B,洋蓟苦素(cynaropicrin),盐地毛菊内酯(eleganin)。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炎解毒。主湿热带下;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煎水含漱或丛浴。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根和花:有抗毛滴虫的功能。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牛胆参
- 华南舌蕨
- 蜀五加
- 地枇杷
- 紫硇砂
- 红葱
- 欧绵马
- 密毛桃叶珊瑚叶
- 走马风
- 倒插花
- 大管
- 山黄菊
- 灯台树
- 梗花雀梅藤
- 山桂花
- 鸡嗉
- 大叶黄杨根
- 革耳
- 鳍蓟
- 蝈蝈
- 蚂蚁花根
- 腊梅
- 越西木香
- 香花菜
- 龙舌箭
- 小扁草
- 大毛红花
- 千层楼
- 雷五加
- 兰花叶
- 篱栏网
- 庵闾
- 紫玉簪根
- 黑香柴
- 鸡脑
- 芸香
- 一把香
- 羊肾
- 衣鱼
- 二歧根莲花根
- 羊七莲
- 路路通
- 长前胡
- 五加皮
- 干檀香
- 日照飘拂草
- 母猪草
- 金荞麦茎叶
- 雷公藤
- 柳杉
- 地灵根
- 老蜗生
- 蛎菜
- 赖草
- 辣根
- 辽东栎
- 老鸦胆根
- 老虎须
- 驴乳
- 莨菪叶
- 莲雾
- 辽东栎壳斗
- 老鸦嘴
- 鲤鱼皮
- 蓝圆鲹
- 鹿靥
- 波缘假瘤蕨
- 龙利叶花
- 六股筋
- 老虎姜
- 落花生枝叶
- 驴毛
- 糙叶树
- 芦子兰
- 裂叶堇菜
- 隆萼当归根
- 蝴蝶草根
- 鬣羚角
- 露兜竻花
- 芦茎
- 菱蒂
- 驴断肠
- 芦竹根
- 路边草
- 镰羽贯众
- 石吊兰
- 毛桐
- 落新妇根
- 鳞衣草
- 路边姜
- 量天尺花
- 镰叶马蔺根
- 骡宝
- 交剪草
- 量天尺
- 香芋
- 藜芦
- 葎草花
- 算盘子叶
- 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