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大力王
《中华本草》:木大力王
拼音注音
Mù Dà Lì Wánɡ
来源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海南新樟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ocinnamomum lecomtei Liou[N.hainanianum Allen]采收和储藏:四季可采,以冬季为佳,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海南新樟灌木,高3-4m。枝条圆柱形,有条纹,幼时密被锈色柔毛,其后毛渐脱落;芽小,芽鳞厚,密被锈色糙伏毛。叶互生,幼枝上的有时近对生;叶柄长1-1.5cm,密被锈色柔毛;叶片卵圆形至宽卵圆形,长(5.5-)8-12cm,宽(2.5-)4-7.5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近圆形或近截形,坚纸质,幼时两面均密被锈色短柔毛。老时上面除脉外余部近无毛,下面仍密被锈色短柔毛。果序腋生,单一,总梗长2-5mm;果椭圆状卵球形,长1.5-2cm,花被片宿存,两面密被锈色短柔毛,肉质增厚;果梗向上增粗。花期8月,果期10月至翌年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密林中或山谷水沟边。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辛;温;有小毒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舒筋活血;行气止痛。主风湿痹痛;腰痛;产后筋骨疼痛;胃痛;腹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注意
孕妇慎服。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木大力王
别名
海南新樟
来源
樟科木大力王Neocinnamomum hainanianum Allen,以全株入药。
生境分布
广西、广东、海南。
性味
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
祛风湿,舒筋络,活血散瘀,行气止痛。
风湿骨痛,跌打损伤,腰肌劳损,神经痛,乙脑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用全株3~5钱,水煎服。
产后筋骨疼痛:用全株3~5钱,炖猪骨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木通七叶莲
- 木通
- 小叶地不容
- 鸬鹚(鸬鹚)
- 骆驼蓬
- 木槿叶
- 梅花参
- 桃枝
- 腊雪
- 荠苨
- 雷五加
- 鹿耳翎
- 蟛蜞菊
- 篱笆竹
- 鄂西粗筒苣苔
- 榔榆茎
- 羊蹄甲
- 荸荠
- 九节风
- 小三棵针
- 回回蒜
- 牛奶浆根
- 一匹草
- 红叶树子
- 蛾药
- 糯米
- 刺楸
- 牛皮
- 天文草
- 珍珠母
- 软丝藻
- 峨眉蕨贯众
- 降香
- 降真香
- 短叶蹄盖蕨
- 牛心果
- 鸢脑髓
- 花松萝
- 元宝槭
- 野灯草
- 小叶鹅掌柴
- 龙船花根
- 鱼眼草根
- 野兔骨
- 鸡爪槭
- 楸木果
- 丽江独活
- 柔软石韦
- 吐烟花
- 小朴松实
- 漆大姑
- 山莓
- 紫筒草
- 大麻漆
- 黄精
- 布荆
- 落葵
- 金丝矮陀陀
- 大金发藓
- 白英
- 核桃叶
- 山橘
- 继木[檵木]
- 常春藤
- 山苦草
- 撒发
- 露兜竻蔃
- 赤车使者根
- 厚叶牛耳草
- 蒜梗
- 牛眼珠
- 土鳖虫
- 天冬
- 牛泷草
- 接骨风
- 细叶谷木
- 纤枝山柑
- 擘蓝
- 桃耳七
- 头发七
- 茯神木
- 青丝线
- 石珠
- 土红苓
- 钝齿铃子香
- 芒叶小米草
- 牛舌草
- 铁树果
- 烟管蓟
- 野草香
- 红花山牵牛
- 铁扇子
- 白芷叶
- 贯众叶溪边蕨
- 小谷精草
- 蝴蝶花
- 七爪风
- 剑皮树菌
- 蒴藋
- 刷把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