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虫草
《中华本草》:凉山虫草
拼音注音
Liánɡ Shān Chónɡ Cǎo
英文名
liangshan tong-chong-ha-cho
出处
始载于《四川通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麦角科真菌凉山虫草的菌核及子座。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dyceps liangshanensis Zang,Hu et Liu采收和储藏:冬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
子座多数或单生,细而坚硬,常曲折,高20-30cm,粗1.5-2.3mm。头部圆柱状或棒状,褐色至黑褐色,顶端具有不孕性的角状,具有假薄壁组织的皮层。子囊壳椭圆形或卵形,(400-700)μm×(300-450)μm,黑褐色,表面突起,呈天南星果序状。子囊圆柱形,(260-480)μm×(8-12)μm。子囊孢子透明或微黄,线状,多分隔,(160-350)μm×(2.5-3.5)μm。孢子释放后断裂为小节,每节为(10-20)μm×2.5-3.5)μ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寄生于鳞翅目昆虫上。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四川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本品由虫体及其头部长出的子座组成。虫体似蚕,长3-6cm,直径0.6-1cm,外表菌丝膜棕褐色,虫皮暗红棕色,足和气门不明显;断面类白色,周边棕褐色。子座细长,单生,长10-30cm,直径1-2mm,少数上部分枝,不规则弯曲或扭曲,黄棕色或黄褐色;头部圆柱形或棒形,表面可见黑褐色小点(子囊壳突出于表面),不孕顶端长3-5mm。质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气微腥。味淡。[br]显微鉴别 子座头部横切面:子囊壳于表面生,基部突出于子座外,近卵形,长400-740μm,直径300-450μm;子囊圆柱形,长260-480μm,直径8-12μm,子囊盖盔帽形;子囊孢子线形,长60-350μm,直径2.5-3.5μm,多横隔。[br]虫体横切面:体表菌丝膜黄褐色至棕褐色,厚260-520μm,菌丝少有分枝,直径约3μm。虫皮外表为一层黄棕色蜡质物。体表刚毛深黄色,基部宽大,直径约23μm。体内充满白色菌丝,隐约可见内部的部分器官,如气管及残存的肠腔。
化学成分
凉山虫草含有甘露醇(mannitol),麦角甾醇(ergosterol),硬脂酸(stearic acid),生物碱及有机酸,氨基酸主要包括: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苏氨酸(threonine),丝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ianine),磺丙氨酸(cysteic acid),缬氨酸(valine),蛋氨酸(methion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酪氨酸(tyro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赖氨酸(lysine),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ginine)及脯氨酸(proline)。
药理作用
凉山虫草水浸剂腹腔注射对阈下催眠剂量的戊巴比妥钠具有协同作用,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腹腔注射凉山虫草水浸剂8g/kg,共3次,每次间隔2小时,能显着提高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并延长其存活时间。2,4-二硝基氯苯所致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性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表明:凉山虫草能增强小鼠的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对兔耳血管和豚鼠支气管平滑肌均有扩张作用。凉山虫草的上述药理作用与冬虫夏草基本相似或略弱,其毒性较冬虫夏草小。凉山虫草水浸剂按最大体积和浓度100g/kg/天灌胃给药,20只小鼠,观察7天,未见异常反应。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24.26±0.03g/kg。凉山虫草按2g/kg,4g/kg,8g/kg灌胃给药,常规喂养,60天长期毒性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大鼠血液细胞学、血液生化学检测均属正常范围,肝、肾组织病理学检查,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亦未见其他明显毒副反应。
性味
甘;平
归经
肾;肺经
功能主治
补肺益肾。主虚喘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与鸡、鸭炖食。
各家论述
1.《四川通志》:冬虫夏草出理塘拨浪工山,性温补,补精益髓。2.《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甘、性温。有补肺益肾的功能。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水折耳
- 黄藨根
- 菠菜
- 走茎丹参
- 一皮草
- 莱菔子
- 金雀花
- 黄断肠草
- 老鸦嘴
- 水紫菀
- 柠檬桉叶
- 绢毛石花
- 冬珊瑚
- 黄羊油
- 山椒根
- 黄花独蒜
- 杜楝
- 金钟茵陈
- 牛奶菜
- 寸金草
- 刺玫
- 禾叶风毛菊
- 寻骨风
- 柳树寄生
- 梨果仙人掌
- 合掌草
- 多苞糙苏
- 鳕鱼骨
- 小叶榕
- 梁王茶
- 白车轴草
- 白龙穿彩
- 云雾七
- 葫芦巴
- 五味藤
- 蚕蛹
- 公英叶风毛菊
- 全光菊
- 杉皮
- 山李子
- 小叶眼树莲
- 火把花
- 螺旋藻
- 何首乌
- 凤眼草
- 蟹壳
- 野豇豆
- 草柏枝
- 小花花椒
- 驼乳
- 公鱼
- 胡枝子根
- 分枝火绒草
- 倒扎龙
- 旋鸡尾
- 锦线镖
- 红毛野海棠
- 冠唇花
- 腹水草
- 小叶寄树兰
- 筋骨草
- 律草
- 蓝萼香茶菜
- 鳜鱼胆
- 山麦冬
- 山乌桕叶
- 双飞蝴蝶
- 黄花地丁
- 苎麻皮
- 锯鲨卵
- 鼹鼠
- 单肾草
- 菟丝
- 假葡萄
- 细叶藁本
- 甘青铁线莲
- 小红苏
- 咸虾花
- 蓝花石参
- 绣线菊叶
- 伞花马钱
- 弹刀子菜
- 寒莓叶
- 草本三角枫
- 吊灯花
- 方儿茶
- 天文草
- 金钗
- 荚果蕨贯众
- 稻芽
- 曼陀罗根
- 九州岛岛岛岛堇菜
- 大绿藤
- 过江龙子
- 冬青皮
- 西藏土连翘
- 豺皮樟
- 小果卫矛
- 两头尖
- 扭子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