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鳞
《中华本草》:鲤鱼鳞
拼音注音
Lǐ Yú Lín
英文名
carp-scales
出处
出自《食疗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鲤的鳞片。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prinus carpio Linnaeus.采收和储藏:将鲤鱼杀死后,洗净刮取鳞片,晒干。
原形态
鲤鱼,体呈纺锤形,侧扁,腹部圆。吻钝。口端位,呈马蹄形。须2对。眼小,位于头纵轴的上方。下咽齿3行,内侧的齿呈臼齿形。鳞大,侧线鳞33-39。鳃耙一般为18-22。背鳍3,15-21,第3硬刺坚强,后缘有锯齿。 臀鳍3,5。第3硬刺后缘也有锯齿。身体背问号 纯黑色,侧线的下方近金黄色,腹部淡白色。背、尾鳍基部微黑,雄鱼尾鳍和臀鳍橙红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沼的松软底层和水草丛生处。资源分布:除西藏以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
鱼鳞是皮肤的真皮生成的骨质,其基质由胶原(Collagen)变来,化学上属于1种硬蛋白,定名鱼鳞硬蛋白(Ichthylepidin)。
性味
甘;咸;寒
归经
肝;脾;肺经
功能主治
散血;止血。主血瘀;吐血;衄血;崩漏;带下;产后瘀滞腹痛;痔瘘
用法用量
内服:烧灰研末,3-6g。
复方
①治痔漏:黑鲤鱼鳞二、三甲,以薄编茧裹如枣柱样纳之。(《儒门事亲》)②治诸鱼骨鲠:鲤脊三十六鳞,焙研,凉水服之。(《卫生杂兴》)③治鼻衄:鲤鱼鳞炒成灰,研为未,冷水调下一、二钱。(《普济方》)
各家论述
1.《纲目》:鲤鱼,古方多以皮、鳞烧灰,入崩漏、痔漏药用,盖取其行滞血耳。2.《食疗本草》:烧,烟绝,研,酒下方寸匕,破产妇滞血。3.《纲目》:烧灰,治吐血,崩中,漏下,带下,痔瘘,鱼鲠。4.《会约医镜》:烧灰,治产后血迷血晕,败血不止。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鲤鱼鳞
拼音注音
Lǐ Yú Lín
出处
《食疗本草》
来源
为鲤科动物鲤鱼的鳞片。
化学成分
鱼鳞是皮肤的真皮生成的骨质,其基质由胶原变来,化学上属于一种硬蛋白,定名鱼鳞硬蛋白,但性质尚未充分明了。
功能主治
散血,止血。治吐血,衄血,崩漏带下,瘀滞腹痛,痔漏。
①《食疗本草》:"烧,烟绝,研,酒下方寸匕,破产妇滞血。"
②《纲目》:"烧灰,治吐血,崩中,漏下,带下,痔瘘,鱼鲠。"
③《会约医镜》:"烧灰,治产后血迷血晕,败血不止。"
复方
①治痔漏:黑鲤鱼鳞二、三甲,以薄编茧裹如枣柱样纳之。(《儒门事亲》)
②治诸鱼骨鲠:鲤脊三十六鳞,焙研,凉水服之。(《卫生杂兴》)
③治鼻衄:鲤鱼鳞炒成灰,研为末,冷水调下一、二钱。(《普济方》)
各家论述
《纲目》:"鲤鱼,古方多以皮、鳞烧灰,入崩漏、痔漏药用,盖取其行滞血耳。"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女金丹
- 鬼灯笼
- 锦地罗
- 光叶石楠
- 毛黐头婆
- 常春卫矛
- 新疆藜芦
- 轮叶马先蒿
- 青杠碗
- 樗鸡
- 扁担杆
- 水栀
- 渐尖毛蕨
- 稻槎菜
- 万丈深
- 石凉伞
- 台湾土豆蔻
- 麦麸草根
- 梅花刺果
- 露水草
- 西瓜皮
- 石楠
- 粗梗黄堇
- 野苋菜
- 蝉翼藤
- 大叶白头翁
- 豨莶草
- 雁肉
- 午香草
- 蕨麻草
- 榆树
- 波罗蜜叶
- 羊耳蒜
- 常春油麻藤
- 牛血
- 竹根七
- 娘娘菜
- 贝子
- 野鸦椿花
- 金光菊
- 下果藤
- 铜牛皮
- 马比木
- 辣姜子
- 山野芋
- 矩圆线蕨
- 对节叶
- 青蛇莲
- 蜘蛛网
- 人乳汁
- 金背枇杷叶
- 覆盆子
- 草本三角枫
- 迎春花
- 金刚口摆
- 山核桃叶
- 葛藟叶
- 广金钱草
- 小贯众
- 华南桦
- 南烛子
- 刺梨根
- 追风伞
- 天竹黄
- 通经草
- 葫芦茶
- 牛耳岩白菜
- 车前
- 勒马回
- 将军树
- 落地生根
- 榅桲皮
- 湖北麦冬
- 水团花根
- 堇宝莲叶
- 綟木
- 茜草茎
- 刺龙牙
- 大花威灵仙
- 细叶小羽藓
- 糯米藤
- 亮菌
- 石瓜子
- 岳桦
- 海龟胶
- 霜红藤
- 帽兰
- 蜂蜡
- 金钱白花蛇
- 石苁蓉
- 土人参
- 白果紫草
- 串铃草
- 荔枝壳
- 卵叶水芹
- 豌豆七
- 番石榴
- 旱菜
- 灵香草
- 穗花杉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