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实
《中华本草》:蓝实
拼音注音
Lán Shí
别名
蓝子、大青于、青黛实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1.《别录》:蓝,其茎叶可以染青,生河内平泽。2.《唐本草》:蓝实有三种,一种围径二寸许,厚三、四分,出岭南,云疗毒肿,太常名此草为木蓝子。如陶所引,乃是菘蓝,其汁抨为淀者。按《经》所用,乃是蓼蓝实也,其苗似蓼而味不辛者,此草汁疗热毒,诸蓝非比,且二种蓝今并堪染,菘蓝为淀,惟堪染青,其蓼蓝不堪为淀,惟作碧色尔。3.《蜀本草》:《图经》云,蓼蓝,叶似水蓼,花红白色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蓼蓝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tinctorium Ait.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50-80cm。茎圆柱形,分技或不分枝,无B毛,具明显的节;单叶互生;叶柄长5-10mm;基部有鞘状膜质托叶,淡褐色,先端截形,边缘有长睫毛;叶片卵形或卵状针形,长3-8cm,宽1.5-5.5cm,先端钝,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有缘毛,干后两面均蓝绿色。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排列紧密;苞片钟形,近草质,有睫毛;花小,红色,花被5裂,裂片倒卵形,淡红色;雄蕊6-8;雌蕊1,花柱不伸出,柱头3歧。瘦果椭圆状三棱形或两凸形,褐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 野生于旷野水沟边,多为栽培或为半野生状态。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河北、陕西、山东等地,现东北至广东均有野生或少有种植。
性味
甘;苦;性寒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解毒。主温病高热;吐衄;发斑;咽喉肿痛;疖肿;无名肿毒;疳蚀疮;蜂虫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研未调敷。
注意
《本草经疏》:虚寒人及久泄畏寒,腹中觉冷者勿服。
各家论述
1.《本经》:主解诸毒,螫毒。2.《药性论》:填骨髓,明耳目,利五脏,调六腑,利关节。治经络中结气,使人健,少睡,益心力。3.《唐本草》:疗毒肿。4.《品汇精要》:解毒药、毒箭、金石药毒、狼毒、射山罔毒。5.《本草求真》:解毒除疳。6.《中国药植图鉴》:解热解毒,治小儿各种疮疖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蓝实
拼音注音
Lán Shí
别名
蓝子(《本草经集注》)
出处
《本经》
来源
为蓼科植物蓼蓝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热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
蓼蓝(《唐本草》),又名:蓝(《本经》)。
一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须根细,多数。茎圆柱形,具显明的节,单叶互生;叶柄长5~10毫米;基部有鞘状膜质托叶,边缘有毛;叶片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8厘米,宽1.5~5.5厘米,先端钝,基部下延,全缘,干后两面均蓝绿色。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花梗长4~8厘米;苞片有纤毛;花小,红色,花被5裂,裂片卵圆形;雄蕊6~8,着生于花被基部,药黄色,卵圆形;雌蕊1,花柱不伸出,柱头3歧。瘦果,具3棱,褐色,有光泽。花期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野生于旷野水沟边。分布辽宁、河北、山东、陕西等地。现东北至广东均有栽培。
形状
干燥的瘦果,包于宿存的花被内,卵形,长约2毫米许,有三条棱线,表面褐色,有光泽。
性味
甘,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无毒。"
③《药性论》:"味甘。"
归经
《本经逢原》:"入肝。"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治温热发斑咽痛,疳蚀,肿毒,疮疖。
①《本经》:"主解诸毒,螫毒。"
②《药性论》:"填骨髓,明耳目,利五脏,调六腑,利关节。治经络中结气,使人健,少睡,益心力。"
③《唐本草》:"疗毒肿。"
④《品汇精要》:"解毒药、毒箭、金石药毒、狼毒、射罔毒。"
⑤《本草求真》:"解毒除疳。"
⑥《中国药植图鉴》:"解热解毒,治小儿各种疮疖。"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
《本草经疏》:"虚寒人及久泄畏寒,腹中觉冷者勿服。"
各家论述
《本经逢原》:"《本经》取用蓝实,乃大青之子,是即所谓蓼蓝也。性禀至阴,其味苦寒,故能入肝。专于清解温热诸邪也,阳毒发斑咽痛必用之药。而茎叶性味不异,主治皆同。
备注
本植物的叶或全草(大青)以及叶的加工制成品(青黛、蓝靛)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窿缘小叶桉
- 篱天剑
- 八角莲
- 大金发藓
- 犁头尖
- 莲座革菌
- 昙花
- 卵叶鳞始蕨
- 鹅内金
- 豹肉
- 土黄连
- 多头苦荬
- 枯萝卜
- 苕叶细辛
- 野苎麻
- 辣椒叶
- 蕗蕨
- 类梧桐
- 罗盖叶
- 鹅蛋壳
- 炉甘石
- 百花锦蛇
- 硫化铅
- 硫黄菌
- 椋子木
- 痢止蒿
- 落叶梅
- 硫黄
- 山蚂蝗
- 韩信草
- 鸭公藤
- 鸡心七
- 麻柳树根
- 乌蛇卵
- 水八角莲
- 杜鹃花根
- 露蜂房
- 太平莓
- 威灵仙叶
- 三七
- 番木瓜叶
- 锥栗
- 羊皮
- 水百合
- 小百部
- 楮头红
- 砂仁花
- 广玉兰
- 鼠皮
- 石螃蟹
- 樟树果
- 鲨鱼胎
- 山肉桂
- 麦门冬
- 栾樨
- 熊掌
- 刺楸
- 仙人掌
- 毛叶兔耳风
- 血沟丹
- 葛谷
- 桃枝
- 郁金
- 春花木
- 山牛毛毡
- 无花果
- 盐肤子
- 牛耳散血草
- 野草香
- 金丝木通
- 苏铁果
- 黄皮根
- 刺菠
- 牛角瓜
- 香胶木根皮
- 乔木刺桐
- 山茴芹
- 隔山消
- 土贝母
- 对叶林
- 石头菜
- 海狸香
- 水冬瓜叶
- 柠鸡儿
- 建神曲
- 石莲
- 糯米
- 红酸杆
- 九龙盘
- 辽东栎皮
- 寒水石
- 岳桦
- 野辣子
- 羊踯躅根
- 头顶一支花
- 短柄枹栎虫瘿
- 水桐木
- 地锦草
- 地椒
- 百蕊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