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实
《中华本草》:蓝实
拼音注音
Lán Shí
别名
蓝子、大青于、青黛实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1.《别录》:蓝,其茎叶可以染青,生河内平泽。2.《唐本草》:蓝实有三种,一种围径二寸许,厚三、四分,出岭南,云疗毒肿,太常名此草为木蓝子。如陶所引,乃是菘蓝,其汁抨为淀者。按《经》所用,乃是蓼蓝实也,其苗似蓼而味不辛者,此草汁疗热毒,诸蓝非比,且二种蓝今并堪染,菘蓝为淀,惟堪染青,其蓼蓝不堪为淀,惟作碧色尔。3.《蜀本草》:《图经》云,蓼蓝,叶似水蓼,花红白色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蓼蓝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tinctorium Ait.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50-80cm。茎圆柱形,分技或不分枝,无B毛,具明显的节;单叶互生;叶柄长5-10mm;基部有鞘状膜质托叶,淡褐色,先端截形,边缘有长睫毛;叶片卵形或卵状针形,长3-8cm,宽1.5-5.5cm,先端钝,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有缘毛,干后两面均蓝绿色。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排列紧密;苞片钟形,近草质,有睫毛;花小,红色,花被5裂,裂片倒卵形,淡红色;雄蕊6-8;雌蕊1,花柱不伸出,柱头3歧。瘦果椭圆状三棱形或两凸形,褐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 野生于旷野水沟边,多为栽培或为半野生状态。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河北、陕西、山东等地,现东北至广东均有野生或少有种植。
性味
甘;苦;性寒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解毒。主温病高热;吐衄;发斑;咽喉肿痛;疖肿;无名肿毒;疳蚀疮;蜂虫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研未调敷。
注意
《本草经疏》:虚寒人及久泄畏寒,腹中觉冷者勿服。
各家论述
1.《本经》:主解诸毒,螫毒。2.《药性论》:填骨髓,明耳目,利五脏,调六腑,利关节。治经络中结气,使人健,少睡,益心力。3.《唐本草》:疗毒肿。4.《品汇精要》:解毒药、毒箭、金石药毒、狼毒、射山罔毒。5.《本草求真》:解毒除疳。6.《中国药植图鉴》:解热解毒,治小儿各种疮疖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蓝实
拼音注音
Lán Shí
别名
蓝子(《本草经集注》)
出处
《本经》
来源
为蓼科植物蓼蓝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热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
蓼蓝(《唐本草》),又名:蓝(《本经》)。
一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须根细,多数。茎圆柱形,具显明的节,单叶互生;叶柄长5~10毫米;基部有鞘状膜质托叶,边缘有毛;叶片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8厘米,宽1.5~5.5厘米,先端钝,基部下延,全缘,干后两面均蓝绿色。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花梗长4~8厘米;苞片有纤毛;花小,红色,花被5裂,裂片卵圆形;雄蕊6~8,着生于花被基部,药黄色,卵圆形;雌蕊1,花柱不伸出,柱头3歧。瘦果,具3棱,褐色,有光泽。花期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野生于旷野水沟边。分布辽宁、河北、山东、陕西等地。现东北至广东均有栽培。
形状
干燥的瘦果,包于宿存的花被内,卵形,长约2毫米许,有三条棱线,表面褐色,有光泽。
性味
甘,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无毒。"
③《药性论》:"味甘。"
归经
《本经逢原》:"入肝。"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治温热发斑咽痛,疳蚀,肿毒,疮疖。
①《本经》:"主解诸毒,螫毒。"
②《药性论》:"填骨髓,明耳目,利五脏,调六腑,利关节。治经络中结气,使人健,少睡,益心力。"
③《唐本草》:"疗毒肿。"
④《品汇精要》:"解毒药、毒箭、金石药毒、狼毒、射罔毒。"
⑤《本草求真》:"解毒除疳。"
⑥《中国药植图鉴》:"解热解毒,治小儿各种疮疖。"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
《本草经疏》:"虚寒人及久泄畏寒,腹中觉冷者勿服。"
各家论述
《本经逢原》:"《本经》取用蓝实,乃大青之子,是即所谓蓼蓝也。性禀至阴,其味苦寒,故能入肝。专于清解温热诸邪也,阳毒发斑咽痛必用之药。而茎叶性味不异,主治皆同。
备注
本植物的叶或全草(大青)以及叶的加工制成品(青黛、蓝靛)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多蒴曲尾藓
- 天韭
- 鸬鹚骨
- 豆蔻壳
- 路旁菊
- 小茜草
- 荷蒂
- 脉耳草
- 龙利叶花
- 乌骚风
- 大叶马尾连
- 芦荟
- 白头翁
- 乌贼鱼肉
- 小罗伞
- 喜树皮
- 凤凰衣
- 杜仲藤
- 瑞香
- 大过路黄
- 鞑新菊
- 川黔鸭脚木
- 大花剪秋罗
- 凉伞盖珍珠
- 打箭菊
- 山樱桃
- 光肺筋草
- 蛇含
- 蜀葵苗
- 斑地锦
- 肉苁蓉
- 鸡血藤
- 白矾
- 毒芹根
- 蛇婆
- 布荆
- 牛靥
- 大叶香薷
- 牛大力
- 丝瓜子
- 雕爪
- 蒲桃种子
- 椰子浆
- 瓢瓜
- 野灯草
- 马骝卵
- 狗尾草
- 露蜂房
- 红酸杆
- 青蛇藤
- 浙江过路黄
- 翠雀花
- 落地小金钱
- 香茶菜
- 紫花一炷香
- 白豆蔻壳
- 白千层
- 老鹤草
- 虾蟆脑
- 乱角莲
- 通城虎
- 黄颡鱼颊骨
- 齿叶橐吾
- 双肾子
- 车桑仔
- 黑面叶
- 皱叶狗尾草
- 南鹤虱
- 滇南马钱
- 牛心果
- 蝈蝈
- 虎皮楠
- 水茄冬果
- 铁棒锤
- 鸭肫衣
- 红敷地发
- 杏枝
- 笑靥花
- 四川红淡叶
- 水冬瓜
- 矮杨梅皮
- 麂肉
- 赛葵
- 了哥王
- 地绵绵
- 鼺鼠
- 过路惊
- 萹蓄
- 木大力王
- 紫珠
- 臭草
- 光叶闭鞘姜
- 长梗千里光
- 短腺小米草
- 四方木皮
- 四照花
- 龙州线蕨
- 散血藤
- 金钱木根
- 铧尖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