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茶
《中华本草》:梁王茶
拼音注音
Liánɡ Wánɡ Chá
别名
金刚散、山槟榔、良旺茶、宝金刚、金刚树、白鸡骨头树、香棍、兰花、小牛角兰
英文名
all-grass or root of Delavay Falsepanax,Delavay Falsepanax
出处
出自《云南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掌叶梁王茶的树皮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othopanax delavayl(Franch.)Harms ex Diels[Panax delavayi Franch.]采收和储藏:丛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叶多鲜用。
原形态
掌叶梁王茶,灌木,高1-5m。茎干灰褐色,有稀疏的皮孔。叶为掌状复叶,稀单叶;叶柄长4-12cm,小叶柄长1-10mm;小叶片3-5,稀2或7,长圆状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6-12cm,宽1-2.5cm,先端渐尖至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疏生钝齿或近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均无毛;侧脉6-8对。圆锥花序顶生,长约5-18cm,伞形花序直径约2cm,有花10余朵;花萼无行,长约1mm,边缘有5个三角形小齿;花瓣5,三角状卵形,长约1.5mm,白以;雄蕊5,花丝长2.5-3mm;子房下位,2室,花2,基部合生,先端离生;花盘微凸。果实近圆球形,侧扁,直径2-5mm,宿存化柱长2.5-3mm,先端外弯,有种子2颗。花期9-10月,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500m的森林或灌木丛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多为切碎的枝条和叶。枝条圆柱形,外表面灰棕色。叶柄可见,长4-10cm;完整者披针形,长4-11cm,宽1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锐利疏锯齿,上面色深,有光泽。叶片革质。气微,味甘,微苦,凉。[br]以质干燥、叶色深绿、味甘凉者为佳。
性味
味甘;苦;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舒筋。主咽喉肿痛;目赤肿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风湿腰腿痛;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泡茶;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1.《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理气舒筋。2.《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清热消炎,生津止泻。3.《云南中草药选》:止痛。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漏斗瓶蕨
- 油桐子
- 油茶叶
- 椰子油
- 岩乌头
- 岩豆藤花
- 油渣果
- 油茶根
- 岩松鼠骨
- 月季花
- 油桐叶
- 油柑根
- 亚麻子
- 岩冬菜
- 岩椒
- 柚
- 柚花
- 油茶子
- 厓花子
- 友水龙骨
- 叶子花
- 岩豇豆
- 岩兰花根
- 柚叶
- 岩青兰
- 宜昌荚蒾叶
- 油茶
- 榆荚仁
- 椰子瓤
- 油渣果根
- 黔桂醉魂藤
- 楼梯草
- 人参花
- 功劳木
- 大铁扫把
- 七星草乌
- 岩七
- 仰天钟根
- 艾片
- 圆瓣冷水花
- 油鸭
- 岩菖蒲
- 岩筋菜
- 篦梳剑
- 夜明砂
- 楹树
- 油菜子油
- 岩蒿
- 杨梅叶
- 杨梅树皮
- 油柑虫节
- 黄精
- 异被赤车
- 油柑木皮
- 月桂叶
- 衣鱼
- 杨梅根
- 夜合花
- 芒消
- 柚根
- 油茶根皮
- 油棕根
- 油桐根
- 圆叶锦葵根
- 柚树寄生
- 岩谷伞
- 榆花
- 柚皮
- 亚黑管菌
- 圆果罗伞
- 鸊鷉
- 三裂叶犁头尖
- 阔叶赤车使者
- 樱桃根
- 大黄
- 异型莎草
- 有瓜石斛
- 宜昌楼梯草
- 咬人狗
- 仰天钟
- 元宝槭
- 宜梧叶
- 杨梅
- 岩枣树
- 岩丸子
- 岩扫把
- 油炸木
- 叶上花
- 延羽卵果蕨
- 圆叶南蛇藤茎
- 草绣球
- 岩豆根
- 元元草
- 圆果冷清草
- 岩节连
- 白马骨
- 岩豆藤根
- 亚麻
- 宜昌荚蒾
- 月见草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