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泥
《中华本草》:檀香泥
拼音注音
Tán Xiānɡ Ní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纲目抬遗》:檀香泥,乃檀香心中所含脂垢,不易得。色如尘土,故以泥名。热之亦作檀香气。
来源
药材基源:为檀香科植物檀香心材中的树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ntalum album L.
原形态
常绿小乔木,高约10m。枝具条纹,有多数皮孔和半圆形的叶痕;小枝细长,节间稍肿大。叶片椭圆状卵形,膜质,长4-8cm,宽2-4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多少下延,边缘波状,稍外折,背面有白粉,中脉在背面突起,侧脉约10对;叶柄细长,长1-1.5cm。三歧聚伞式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长2.5-4cm;苞片2枚,钻状披针形,长2.5-3mm,早落;总花梗长2-5cm;花梗长2-4mm;花长4-4.5mm,直径5.6mm;花被管钟状,长约2mm,淡绿色;花被4裂,裂片卵状三角形,内部初时绿黄色,后呈深棕红色;雄蕊4,外伸;花盘裂片卵圆形,长约1mm;花柱长3mm,深红色,柱头浅3(-4)裂。核果长1-1.2cm,直径约1cm,外果皮肉质多汁,成熟时深紫红色至紫黑色,先端稍平坦,宿存花枝基多少隆起,内果皮具纵棱3-4条。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野生或栽培。资源分布: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南亚等地。我国台湾、广东、海南、云南有引种。
性味
苦;性温
归经
胃;肝经
功能主治
行气止痛。主肝胃不和;脘胁胀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g;或入丸、散。
各家论述
《纲目拾遗》:治胃气滞痛,肝郁不舒。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檀香泥
拼音注音
Tán Xiānɡ Ní
出处
《纲目拾遗》
来源
为檀香科植物檀香心材中的树脂。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檀香"条。
功能主治
《纲目拾遗》:"治胃气滞痛,肝郁不舒。"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七星鱼
- 拳参
- 球果藤
- 槭叶草
- 荠薴
- 野黄麻
- 金环蛇
- 兔皮毛
- 家白蚁
- 八仙过海
- 獭皮毛
- 夏至草
- 罗平蓟
- 痰药
- 篱天剑
- 漆姑草
- 小草乌
- 不凋木
- 止血丹
- 綟木
- 狗核树
- 台湾泡桐叶
- 兔耳草
- 菟葵
- 蜣螂
- 仙鹤草
- 蜜环菌
- 墨旱莲
- 金猫头
- 祁州一枝蒿
- 百味叶
- 尖子木
- 曲花紫堇
- 樟梨子
- 姊妹树
- 吐铁
- 金刷把
- 假刺藤
- 野洋参
- 咳喘木
- 气桐子
- 娃娃拳
- 接骨木叶
- 土丁桂
- 琼枝
- 茄叶一枝蒿
- 裸柱菊
- 细叶桉叶
- 捆仙丝
- 白芥子
- 藤黄连
- 螳螂跌打
- 血盘草
- 条叶猪屎豆
- 秃疮花
- 牡荆沥
- 乌灵参
- 强威生草
- 满树星
- 土圞儿
- 臭牡丹
- 甜瓜
- 灵芝草
- 牵牛子
- 玉蝉花
- 番石榴根
- 清风藤
- 花蜘蛛
- 茳芒
- 雷公七
- 唐古特报春
- 秋石
- 接骨风
- 云实根
- 桃叶蓼
- 露蕊乌头
- 翠羽草
- 糙叶五加
- 浆水
- 北豆根
- 半边旗
- 朱砂草
- 狗脚迹
- 独叶岩珠
- 白蝶花
- 桐子花
- 脱力草
- 百足藤
- 大花细辛
- 甜瓜叶
- 白花菜
- 茄叶
- 漆大姑
- 散血子
- 心胆草
- 刺果藤
- 蝴蝶果
- 桐木
- 檀香
- 血满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