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草
《中华本草》:朱砂草
拼音注音
Zhū Shā Cǎo
别名
紫金莲
来源
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广州蛇根草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0phiorrhiza cantoniensis Hance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广州蛇根草 直立、多分枝草本,高40-80cm。枝四棱柱形,无毛。叶对生,膜质;叶柄长1.5-4cm;托叶早落;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8-15cm,宽3-5cm,先端钝渐尖,基部楔尖,干后上面墨绿色,下面淡黄色,侧脉每边10-12条,柔弱而明显,聚伞花序成圆锥花序式排列,顶生,被锈色粉末状柔毛;苞片及小苞片条形,被锈色粉末状柔毛,宿存;花5数,大部偏生于分枝的1侧;花具短梗;花萼被粉状柔毛,萼筒近球形,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长1.5cm,上部稍膨大而有膜质的翅,裂片长圆形,稍钝,直立;雄蕊内藏。蒴果菱形,宽为长的3倍,约9mm,略被短毛。花期秋季。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溪边或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和西南。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止咳;镇静安神;消肿止痛。主劳伤咳嗽;霍乱吐泻;神经衰弱;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朱砂草
拼音注音
Zhū Shā Cǎo
别名
反背红(《贵阳民间药草》),叶下红、红青菜(《贵州民间药物》)。
出处
《贵阳民间药草》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血盆草的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50厘米。茎四方形,上部略有分枝,被细柔毛。单叶对生或成单数羽状复叶;有3小叶,叶片长卵圆形,先端渐尖或钝,基部略成心形,边缘圆齿形,上面暗紫色,下面紫红色,叶脉明显,下面脉上被绒毛;叶柄长,上被细柔毛。花序呈轮状总状花序,每轮着生花3~8朵;苞片披针形;花萼钟形,暗紫色,唇形,上唇三角形,下唇较上唇为长,2裂;花冠紫红色,唇形;雄蕊2,伸于冠外,花丝短,药隔长,呈丝状;雌蕊1。
生境分布
生于岩山阴湿处。
性味
苦辛,寒。
①《贵阳民间药草》:"苦辛,寒,无毒。"
②《贵州民间药物》:"微苦,平。"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治吐血,咳血,鼻衄,血痢,血崩,刀伤出血。
①《贵阳民间药草》:"凉血,止血,活血。"
②《贵州草药》:"清热止血,利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复方
①治吐血:反背红三钱,栗寄生、藕节、朱砂莲各三钱。煎水服。
②治吐血及红崩:反背红五钱,朱砂莲三钱,拳参五钱。煎水服。
③治鼻血:反背红、包谷须各三钱。煎水服。
④治血痢:反背红三钱,枣儿红三钱,红糖一两。加水两碗,煎汤一碗,饭前服用。
⑤治刀伤,止血:反背红叶捣烂,包敷患处。(①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⑥治咳血:鲜朱砂草一两。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西伯利亚青兰
- 西南槐树
- 鬼针草
- 棵麻
- 狗肝
- 八仙草
- 中华石龙尾
- 竹卷心
- 蟹
- 苦木
- 白蔹
- 白骨走马
- 看麦娘
- 八哥
- 栉叶蒿
- 麻黄根
- 苦楝皮
- 苦地胆根
- 白蒿花
- 高脚落山箕根
- 狗尾草子
- 珍珠风
- 甘木通
- 中华胡枝子
- 过岗龙
- 百味叶
- 血风藤
- 苦菜
- 麻妹条叶
- 象胆
- 光素馨
- 朱砂菌
- 白英
- 观音苋
- 谷皮藤
- 虾筏草
- 鸡肾草
- 百合子
- 空心苋
- 扇叶人字果
- 毛发唐松草
- 葛藟根
- 直萼黄芩
- 过山消
- 大三叶升麻
- 洋地黄
- 鲫鱼子
- 古柯
- 鸡毛狗
- 八角乌
- 赶黄草
- 狗毛
- 毛葡萄
- 竹节树
- 葛蔓
- 竹荪
- 啄木鸟
- 白蜡树叶
- 鸡肠狼毒
- 八宝茶
- 西藏花椒
- 阔叶石韦
- 葛仙米
- 麻母
- 岗柃
- 毛女贞
- 红牛尾七
- 鲛鱼翅
- 大麦泡
- 苦地丁
- 象皮
- 竹象鼻虫
- 苦甘草
- 防风草
- 鄂报春
- 鹅骨梢
- 血人参
- 鲱鱼籽
- 竹柏根
- 毛柴胡
- 仔榄树
- 凹头苋
- 功劳叶
- 黑心解
- 中华蹄盖蕨
- 黄颔蛇头
- 豨莶果
- 朱砂藤
- 青鳞鱼
- 真藓
- 竹叶参
- 白荷花露
- 白鬼笔
- 茯苓
- 贵州落地金钱
- 鮧鱼涎
- 高山羊不吃
- 高粱
- 雅红隆
- 鱼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