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叶
《中华本草》:黄瓜叶
拼音注音
Huánɡ Guā Yè
英文名
Cucumber leaf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叶片。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cumis sativus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一年生蔓生草本。茎枝伸长,有纵沟及棱,被白以硬糙毛。卷须细,不分枝,具白色柔毛。单叶互生;叶柄稍粗糙;叶片三角状宽卵形,膜质,长、宽均12-18cm,两面甚粗糙,掌状3-5裂,裂片三角形并具锯齿,有时边缘具缘毛。花萼简狭钟状圆筒形,密被白色长柔毛,花萼裂征钻形,开展与花萼近等长;花垸共同白色,长约2cm,花冠裂片长圆状披针形,急尖;雄蕊3,花丝近无;雌花单生,或稀簇生,花梗粗壮,被柔毛。子房纺锤形,柱头3。果实长圆形或圆柱形,长10-30(-50)cm,熟时黄绿以,表面粗糙,具有刺尖的瘤状凸起,极稀近于平滑。种子小,狭卵形,白色,无边缘。花、果期为夏、秋季。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且许多地区均有温室或塑料大篷进行栽培,已做到全年供应,现广泛种植于热带和温带地区。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湿热;消毒肿。主湿热泻痢;无名肿毒;湿脚气
用法用量
内服:10-15g,鲜品加倍;或绞汁饮。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涂。
复方
治小儿风热腹泻,湿热痢疾: 黄瓜叶一大把,搓汁,兑开水加白糖服。(《重庆草药》)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主小儿闪癖,一岁服一叶,生挼绞汁服,得吐下良。2.《分类草药性》:治小儿水泻,消食积,痢疾。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黄瓜叶
拼音注音
Huánɡ Guā Yè
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叶片。夏、秋采收。
性味
《本草拾遗》:"味苦,平,小毒。"
功能主治
治腹泻,痢疾。
①《本草拾遗》:"主小儿闪癣,一岁服一叶,生挼绞汁服,得吐下良。"
②《分类草药性》:"治小儿水泻,消食积,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捣汁。
复方
治小儿风热腹泻,湿热痢疾:黄瓜叶一大把,搓汁,兑开水加白糖服。(《重庆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豆根木蓝
- 人尿
- 钓竿柴
- 热痱草
- 独龙
- 钉耙七
- 雕爪
- 瑞香狼毒
- 蚺蛇肉
- 铃兰
- 豆麻
- 绒白乳菇
- 揉白叶
- 软枣子
- 软水黄连
- 高山大黄
- 红石耳
- 芦花
- 钝齿青荚叶
- 肉根还阳参
- 软丝藻
- 独角牛
- 人参叶
- 榕树叶
- 钓鱼竿
- 肉珊瑚
- 荛花根
- 电灯花
- 短冠草
- 豆豉草
- 肉爬皂
- 稻谷芒
- 人参花
- 人血七
- 钓杆柴
- 独蕨萁
- 稻芽
- 跌破勒
- 独角芋
- 都拉
- 汝兰
- 紫苏苞
- 肉穗草
- 蕤仁
- 龙须参
- 柏子仁
- 海金沙
- 乳花
- 人指甲
- 日中花
- 钓鱼秆
- 独行千里
- 董棕粉
- 豆瓣七
- 如意草
- 金莲花
- 野三七
- 肉连环
- 肉郎伞
- 独花兰
- 短穗草胡椒
- 李树胶
- 蝶毛菌
- 热带灵芝
- 榕树胶汁
- 钓兰
- 短柄菝葜
- 短瓣女娄菜
- 短柄南蛇藤根
- 润鳞鳞毛蕨
- 疔毒草
- 肉苁蓉
- 豆叶参
- 顶果膜蕨
- 等宽鳞毛蕨
- 金鱼草
- 小三棵针
- 豆包菌
- 钝叶草
- 豆瓣香
- 短柱梅花草
- 短萼蜂斗草
- 顶羽菊
- 玳玳花
- 顶头马蓝
- 短柄五加
- 短柄忍冬
- 短小蛇根草
- 绒毛粉背蕨
- 光梗丝石竹
- 胆南星
- 蚺蛇膏
- 豆豉姜
- 人中黄
- 钭叶榕
- 鲫鱼子
- 豆腐泔水
- 鸐雉
- 龙胡子
- 绒背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