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葱
《中华本草》:鹿葱
拼音注音
Lù Cōnɡ
出处
《群芳谱》载有鹿葱,并将其与萱花对比异同,认为鹿葱色颇类萱,但无香,叶与花茎亦不同。其叶圆而翠绿,叶枯死而后花;一茎虚心,有花五六朵并于顶,花七八瓣。古代文献有关鹿葱的记述,与本种较相似。
来源
药材基源:为石蒜科植物鹿葱的鳞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coris squamigera Maxim.
原形态
鹿葱 多年生草本。鳞茎卵形,直径4-5cm。秋季出叶,长约8cm,立即枯萎,第2年早春又抽叶;叶带状,宽约2cm,先端圆钝,绿色。花茎高50-70cm;总苞片2枚,披针形,长约6cm,宽约1.3cm;伞形花序有花4-8朵,淡紫红色;花被裂片倒披针形,长约7cm,宽约1.8cm,边缘基部微皱缩;花被管长约2cm;雄蕊与花被裂片近等长,花柱略伸出花被外。花期8月。
栽培
生物学特性 生于山沟、水边阴湿草丛中,地上部夏、冬两季休眠,2月中、下旬叶丛萌发出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前后枯萎进入休眠期,初秋抽出花茎,花期8月中旬至9月上旬,一般栽培情况下结实少。9月植株枯萎进入第2次地上休眠,鳞茎露地越冬。[br]栽培技术 以鳞茎自然分球繁殖为主,也可采用人工切割法促生小鳞茎以提高繁殖系数。用快刀将鳞茎从基部向上作十字形交叉纵切,深约至鳞茎颈的 3/4,然后将鳞茎埋在沙或泥炭薢中,深度约为鳞茎的3/4,切口处可生出许多小球,再用小球分开栽种。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野生于山沟、溪边阴湿处。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等地。
化学成分
鲜茎含石蒜碱(lycorine),伪石蒜碱(pseudoly-corine),dgtgafi 石蒜伦碱(lycorenin),高石蒜碱(homolycorine),多花水仙碱(tazettine),新雨石蒜碱(norpluviine),雪花莲胺碱(galan-hamine),表雪花莲胺碱( epigalanthamine),条纹碱(vittatine),雨石蒜碱(pluviie),石蒜胺碱(lycoramine),小星蒜碱(hippea-stnne),紫花石英钟蒜碱( squamigerine)和石英钟蒜-S-葡萄甘露聚糖(lgcoris-S-glucomannan)。
性味
辛;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
解毒;祛痰;利尿;催吐。主咽喉肿痛;疮痈肿毒;瘰疬;咳嗽痰端;水肿;小便不利;食物中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g;或绞汁饮。外用:适量,捣敷,绞汁涂或煎汤熏洗。
注意
体虚无实邪及孕妇禁服;皮肤破损者禁敷。
各家论述
1.《群芳谱》:“鹿葱色颇类萱,但无香尔。因鹿喜食之,故名。然叶与花茎,皆各自一种,黄叶绿而尖长,鹿葱叶团而翠绿,萱叶与花同茂,鹿葱叶枯死而后花。萱一茎实心,而花五六朵节开;鹿葱一茎虚心,而五六朵花并于顶;萱六瓣布光,而鹿葱七、八瓣。本草注管,云即今之鹿葱,误。”2.《遵生八笺》:“鹿葱花,花俨蜨蝶,三大圆瓣而三小尖瓣,色葱藕色,中心白地,红黄点点。摇风弄影,丰韵可人。根枝丛发。”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牛肾
- 败火草
- 雄黄兰
- 浙江铃子香
- 铁锈
- 萆薢
- 鸨油
- 软骨藻
- 飞蛾藤
- 王瓜
- 长管蝙蝠草
- 牛至
- 牛筋条
- 香港四照花果
- 香面叶
- 款冬花
- 鹅掌上黄皮
- 铁篱巴果
- 鸊鷉
- 香堇菜
- 糠谷老
- 鲜黄连
- 中华水龙骨
- 赤车
- 独角芋
- 王不留行
- 牛皮
- 鹿角胶
- 牛耳岩白菜
- 红花岩黄芪
- 福建柏
- 蜈蚣刺
- 猪蹄
- 赤楠
- 平贝母
- 枳实
- 短叶蹄盖蕨
- 雪山林
- 腐婢
- 粉萆薢
- 车桑子根
- 蓖麻叶
- 猪肚木
- 苦楝菌
- 苦菜花子
- 硬枝黑锁梅
- 黎豆
- 柘木
- 牛尾蒿
- 文冠果
- 长瓣马铃苣苔
- 枳椇
- 猪獠参
- 蚌泪
- 香叶树
- 胃友
- 挖耳草
- 鹅肠菜
- 苦竹叶
- 狨
- 沼地马先蒿
- 钓兰
- 蝶兰
- 文殊兰果
- 齿叶草
- 鹿角芦荟
- 阔叶水竹叶
- 苦木
- 苦茶叶
- 牛骨
- 良藤
- 橹罟子
- 假菠萝
- 蛇婆子
- 钻秆虫
- 鮧鱼尾
- 皱叶狗尾草
- 鸭嘴癀
- 皱叶羊蹄
- 赛繁缕
- 鸭脚茶
- 竹精
- 擘蓝
- 蛇婆
- 藤仲
- 高粱
- 鱼肝油
- 鱼尾葵根
- 顺江木
- 皂荚叶
- 鼠李皮
- 鸡屎白
- 竹根七
- 鹰爪枫
- 暗紫贝母
- 鱼尾葵叶
- 酸梅簕
- 霹水草
- 赶山鞭
- 粘人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