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岩矸
《中华本草》:干岩矸
拼音注音
Gān Yán Gān
别名
岩黄连、毛黄堇、毛黄连、遍山白
英文名
all-grass of Tomentose Corydalis
出处
出自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药材基源:为罂粟植物毛黄堇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ydalis tomentella Franch.采收和储藏:夏季采集,洗净,晒干。
原形态
毛黄堇,多年生草本,全体密被白色毛茸。主根肉质,圆锥形,灰黄色。茎1-3,直立或倾斜。叶基生,具长柄;叶片轮廓狭三角形,二回羽状复叶,一回裂片11-13枚,具短柄;二回裂片9-11枚;末回裂片宽倒卵形,先端钝圆或再2-3深裂。总状花序顶生,疏生花10余朵;苞片短小,卵状披针形;花冠金黄色,无毛,外轮上瓣先端具浅凹,距圆筒形,长约占全瓣长的2/3,末端略下弯。蒴果条形,全体被毛,花柱宿存。花期夏存。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200m的悬崖陡壁少见雨水处。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
形状
性状鉴别,全草常皱缩成团,被毛。主根圆锥形,直径5-10mm,表面棕黄色,有明显的皱纹及须根痕,质硬而脆,断面黄绿色。茎多成束卷曲,灰绿色。叶多已碎落。有的可见黄色小花。气微,味苦。
性味
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流行性感冒;咽喉肿痛;目赤疼痛;‘咳血;吐血;胃热脘痛;肝郁胁痛;湿热泻痢;痈肿疮毒;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泡茶饮;研末,1.5g,每日3次。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干岩矸
拼音注音
Gān Yán Gān
出处
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罂粟科植物毛黄堇的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主根圆锥形,肉质,灰黄色。茎单一或丛生,倾斜,茎叶均密被白色茸毛。根生叶柄较长,叶片向四周披散,粉绿色,2回羽状复叶;小叶分裂为3~5片,先端钝圆或微尖或3裂。总状花序顶生,有长梗;花冠黄色,无毛。蒴果,线形,有毛。
生境分布
生于悬岩陡壁缺少雨水处。分布四川等地。
性味
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止痛,止血。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泡酒。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羊角桃
- 野山楂
- 牛筋草
- 洋地黄
- 云杉球果
- 桔梗
- 紫草茸
- 独叶一枝花
- 益智
- 橘络
- 鸭脚板草
- 红川乌
- 大过路黄
- 矮叶书带蕨
- 芡实叶
- 蟾蜍胆
- 合萌
- 漏斗瓶蕨
- 龙胆地丁
- 落葵
- 磨盘草子
- 杏仁
- 广金钱草
- 辣辣菜
- 冲天果
- 麋脂
- 青杠膏
- 蛇附子
- 蔓荆子
- 秀丽野海棠
- 刺梨根
- 白果根
- 白鹤灵芝
- 十三年花
- 褐带环口螺
- 铜锤草
- 红接骨草
- 骨把
- 梅花
- 蝈蝈
- 臭灵丹
- 茶子饼
- 饿蚂蝗
- 青通草
- 角翅卫矛果
- 云锦杜鹃
- 发痧藤
- 酒饼叶根
- 兰花
- 鹳骨
- 毛叶巴豆
- 黄精
- 牛屎树
- 川芎
- 柞木
- 黄花远志
- 蓼大青叶
- 瓶蕨
- 牛筋刺寄生
- 木槿根
- 翼核果
- 黄葛树
- 乔木刺桐
- 野棕
- 人参须
- 野草香
- 还魂草
- 石仙桃
- 奶浆果
- 野灯草
- 硬水黄连
- 东北红豆杉
- 通花花
- 鹿蹄根
- 山稗子根
- 美味牛肝
- 石龙子
- 刺楸茎
- 合欢皮
- 簕竹
- 麻栎
- 石楠
- 苦瓜叶
- 白蓝翠雀花
- 金鸡尾巴草根
- 扶芳藤
- 锦鸡
- 陈火腿骨
- 一匹草
- 鸭脚茶
- 糙叶千里光
- 萱草根
- 膜蕨囊瓣芹
- 粘毛黄花稔
- 辛参
- 升登
- 蝴蝶藤
- 茺蔚子
- 大桫椤
- 木兰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