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麻
《中华本草》:紫麻
拼音注音
Zǐ Má
别名
小麻叶、水麻叶、柴苎麻、白水苎麻、大毛叶、火麻条、小青麻、水麻泡、野麻、假山麻、雪果
来源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紫麻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eocnide frutescens(Thunb.)Miq.[Ur-tica frutescens Thunb.]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小灌木,高1-3m。分枝上部生短伏毛。叶互生,多生于茎或分枝的顶部或上部;叶柄长1-4cm;托叶披针形,早落;叶片卵形或狭卵形,长4-12cm,宽1.7-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牙齿,上面粗糙,疏生短毛,枝条上部叶的下面常密生交织的白色柔毛,下部叶的下面疏生短毛,钟乳体点状;基生脉3条。雌雄异株;花小,无柄,簇生于落叶腋部或叶腋;雄花的花被片3,卵形,长约1.5mm,雄蕊3;雌花序球形,直径约3mm,近无柄,花被管状,柱头盾形,密生一簇长毛。瘦果卵形,长约lmm。花期3-4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溪边、林下湿地。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及陕西、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全株有毛,长达lm。茎上有棱槽。叶皱缩,展平后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2cm,宽1.7-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叶柄长1-4cm。果实卵形。气微,味微甜。
性味
甘;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行气活血;透疹。主感冒发热;跌打损伤;牙痛;麻疹不透;肿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水煎含漱。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麻
拼音注音
Zǐ Má
别名
大麻叶、火水麻子、天青地白、野麻、大叶麻、大毛叶
来源
荨麻科紫麻Oreocnide frutescens (Thunb.)Miq. [O. fruticosa (Gaud.)Hand.-Mazz.],以根、叶、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行气,活血。
跌打损伤:根泡酒或配方。
牙痛:熬水噙。
小儿麻疹发热:外用。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牛心果
- 柱果木榄叶
- 獭肝
- 贯众
- 山白果根
- 青羊胆
- 角翅卫矛
- 胡椒
- 香蕈
- 玉竹
- 胆矾
- 豆豉姜
- 风兰
- 湖北海棠
- 淡豆豉
- 狗屎花
- 黑豆衣
- 黑塔子根
- 小万年草
- 华东瓶蕨
- 广东土南星
- 旱芹
- 水杨梅
- 牛鼻栓
- 牛西西叶
- 鹿草
- 广西九里香根
- 广西过路黄
- 矩圆线蕨
- 长管蝙蝠草
- 红枫荷
- 鲸蜡
- 苏木蓝
- 矮脚苦蒿
- 蜂蜜
- 蒲桃根皮
- 夹竹桃
- 香茶菜
- 钓樟根皮
- 豺皮樟根
- 类梧桐
- 紫背天葵草
- 胆汁
- 蕉芋
- 鳆鱼
- 长梗千里光
- 柞蚕蛹
- 牛尾独活
- 紫金血藤
- 槲叶
- 荚果蕨贯众
- 飞燕草
- 小红蒜
- 五除叶
- 青葙花
- 鸡公柴果
- 玉
- 美丽胡枝子
- 麦冬
- 牛角藓
- 羖羊角
- 芒种花
- 番薯
- 大叶醉鱼草
- 龙爪叶
- 蚂蚁上树
- 细叶野牡丹
- 青竹标
- 黑鹅脚板
- 风藤
- 雀
- 黄花铁线莲
- 莲状绢毛菊
- 黄花夹竹桃叶
- 牌楼七
- 红椿
- 牛耳枫根
- 杠香藤
- 丽江黄芩
- 香雪兰
- 剪红纱花
- 黑心蕨
- 地红子
- 瓢瓜
- 金丝草
- 金精石
- 古山龙
- 石蕊
- 牛蒡
- 藨寄生
- 端哼
- 豆豉草
- 还筒子
- 牛耳草
- 蜂斗菜
- 青鱼枕
- 金铁锁
- 金雀儿
- 茯神木
- 斑鸠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