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子油
《*辞典》:油菜子油
拼音注音
Yóu Cài Zǐ Yóu
别名
香油(《本经逢原》),菜子油(《摄生众妙方》)。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油菜子的脂肪油。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芸苔"条。
功能主治
治肠梗阻,汤火灼伤,湿疹。
《本经逢原》:"治痈疽及痔漏中生虫,以香油涂之。"
复方
①治风疮不愈:陈菜子油同穿山甲末,熬成膏涂之。(《摄生众妙方》)
②治汤火伤灼:菜子油调蚯蚓屎搽之。(《简便单方》)
③治无名肿毒,风疹,皮肤瘙痒,湿疹:生菜子油,外搽,一日数次。治疗时期,忌用水洗患处。(《浙江中医》9(6):227,1966)
临床应用
治疗肠梗阻:按年龄大小用菜子油1~5两(10两制),1次或2次服下,不能口服者由胃管注入。同时配合必要的辅助疗法,如补液、输血,纠正酸中毒,抗休克,应用抗菌素等。一般服后3~4小时肠鸣增加,有的暂时腹痛加重,但随后即痛减胀消;约8小时左右解大便,症状消失。治疗35例,痊愈26例,无效9例。本药对蛔虫性及食物性肠梗阻效果较好,对扭转套叠性肠梗阻效果不佳。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满山白
- 山橘叶
- 腊梅
- 牛蹄甲
- 高粱乌米
- 蒲桃壳
- 箭杆风
- 铁线草
- 斩龙草
- 大透骨草
- 红椋子
- 刺猬皮
- 五月霜
- 厚皮树
- 苦檀子
- 八爪金龙
- 绵参
- 小九节铃
- 藏三七
- 苦马豆
- 尖子木
- 蛇疙瘩
- 地蜂子
- 锅铲叶
- 午香草
- 铧尖草
- 朱砂七
- 竹林消
- 苍白秤钩风
- 大叶樱叶
- 玳玳花
- 露兜竻花
- 麻羊藤
- 黄颡鱼涎
- 狗脚迹
- 青琅玕
- 海虾壳
- 了哥王根
- 寸金草
- 大将军
- 铁扇子
- 岩檀香
- 海粉
- 苋实
- 大黄
- 小米口袋
- 木半夏叶
- 龙眼树皮
- 鲫鱼脑
- 倒提壶
- 番杏
- 大花卫矛果
- 藤槐
- 石头菜
- 青海鸢尾子
- 衣鱼
- 黄荆
- 防风叶
- 风化硝
- 花锚
- 黄花仔
- 螳螂跌打
- 望月砂
- 乔木紫珠
- 节节草
- 木槿子
- 苦绳
- 黑汉条
- 蛇接骨
- 独一味
- 胡莲
- 十两叶
- 薄柱草
- 鲤鱼胆
- 羊角参
- 一支箭
- 刺李
- 支柱蓼
- 山槟榔
- 禹余粮
- 芭蕉叶
- 蚌壳草
- 苦草
- 曼陀罗子
- 树腰子
- 大树跌打
- 齿叶橐吾
- 水枇杷
- 山莨菪
- 青木香
- 费菜
- 麻柳树根
- 五瓣寄生
- 白毛藤
- 地筋
- 布朗耳蕨
- 粗糠柴
- 冬凌草
- 响叶杨
- 散血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