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丹参
《中华本草》:土丹参
拼音注音
Tǔ Dān Shēn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荞麦地鼠尾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a kiaometiensis Levl.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杂质,晒干。
原形态
荞麦地鼠尾草,多年生草本,高20-50cm。茎四棱形,具槽,被黄褐色柔毛。主根条状伸长,长达40cm,粗达2.5cm,扭曲状,木质,外皮剥落显红色。叶对生;叶柄长9-21cm,被毛;叶片卵圆形,长4-15cm,宽2-10cm,先端锐尖,基部以形,边缘具圆齿,苤薄纸质,布满黄褐色腺点。轮伞花序,每轮2-4花,组成顶生总状或总状圆锥花序;苞片宽卵圆形,全缘,具缘毛,花梗长约3mm;花萼窄钟状或钟形,二唇形,唇裂不及萼长1/3,下唇与上唇近等长;花冠紫褐色或红色,冠筒圆柱状,冠檐二唇形;能育雄蕊伸至上唇,花丝扁平;花柱与花冠上唇等长,先端2浅裂。小坚果暗褐色,倒卵圆形,先端圆,背部具条纹。花期5-11月,果期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荒野、草地、山坡。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四川。
化学成分
根含丹参酮(tanshinone)Ⅰ、ⅡA,亚甲基丹参醌(methylene tanshiquinone),原儿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
药理作用
土丹参水溶性部位射液以相当于30g/(生药)/kg剂量给小鼠腹腔注射,给药后1.5h可见土丹参极显着提高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
性味
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化瘀止痛。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阴腹痛;肝脾肿大;关节痛;胸绞痛;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礁膜
- 测试
- 榔榆茎
- 大尾摇
- 千里马
- 黄果茄
- 石米
- 柳白皮
- 兴安毛连菜花
- 大榆蘑
- 天香炉
- 莸
- 潺槁树
- 天王七
- 雄黄
- 臭黄荆根
- 回回蒜
- 蔓荆子
- 酸叶胶藤
- 海莲叶
- 异叶米口袋
- 鲩鱼胆
- 蛤蜊肉
- 地麻黄
- 龙眼树皮
- 杏李
- 羊胲子
- 地红子根
- 酥油
- 银粉背蕨
- 骆驼脂
- 枫香脂
- 紫葛
- 鲨鱼胎
- 河蚌
- 黄山五叶参
- 白千层
- 云南莲座蕨
- 粗糠柴
- 小木通
- 无患子树皮
- 猩猩花
- 青藤
- 藏鮡胆
- 羽叶三七
- 峨眉半边莲
- 五转七
- 长石
- 肉珊瑚
- 血人参
- 豨莶果
- 草牡丹
- 软骨过山龙
- 龙棕
- 大黑药
- 天文草
- 落新妇
- 荚蒾
- 龙牙楤木叶
- 粟米草
- 仙鹤草根芽
- 人参芦
- 紫玉簪
- 柔软石韦
- 小球藻
- 红三七
- 盘石龟
- 鸡骨常山
- 黄珠子草
- 棱叶韭
- 继木[檵木]
- 酸模叶
- 柘耳
- 西南文殊兰
- 麋脂
- 木瓜枝
- 鲟鱼
- 金色狗尾草
- 独角芋
- 河豚子
- 鸡肝散
- 白线薯
- 罗伞树
- 牛胆参
- 赤雹
- 大皮消
- 牙新渊
- 玉米
- 红花月见草
- 罗望子叶黄檀
- 猕猴桃藤中汁
- 獾油
- 柔毛水杨梅
- 秋牡丹根
- 鲛鱼皮
- 火索麻
- 小花鸢尾
- 海芋
- 鹿茸草
- 齿瓣延胡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