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丹参
《中华本草》:土丹参
拼音注音
Tǔ Dān Shēn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荞麦地鼠尾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a kiaometiensis Levl.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杂质,晒干。
原形态
荞麦地鼠尾草,多年生草本,高20-50cm。茎四棱形,具槽,被黄褐色柔毛。主根条状伸长,长达40cm,粗达2.5cm,扭曲状,木质,外皮剥落显红色。叶对生;叶柄长9-21cm,被毛;叶片卵圆形,长4-15cm,宽2-10cm,先端锐尖,基部以形,边缘具圆齿,苤薄纸质,布满黄褐色腺点。轮伞花序,每轮2-4花,组成顶生总状或总状圆锥花序;苞片宽卵圆形,全缘,具缘毛,花梗长约3mm;花萼窄钟状或钟形,二唇形,唇裂不及萼长1/3,下唇与上唇近等长;花冠紫褐色或红色,冠筒圆柱状,冠檐二唇形;能育雄蕊伸至上唇,花丝扁平;花柱与花冠上唇等长,先端2浅裂。小坚果暗褐色,倒卵圆形,先端圆,背部具条纹。花期5-11月,果期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荒野、草地、山坡。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四川。
化学成分
根含丹参酮(tanshinone)Ⅰ、ⅡA,亚甲基丹参醌(methylene tanshiquinone),原儿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
药理作用
土丹参水溶性部位射液以相当于30g/(生药)/kg剂量给小鼠腹腔注射,给药后1.5h可见土丹参极显着提高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
性味
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化瘀止痛。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阴腹痛;肝脾肿大;关节痛;胸绞痛;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小灰包
- 豆列当
- 椰子壳
- 菵米
- 莲须
- 聚叶虎耳草
- 偷筋草
- 地五泡藤
- 徐长卿
- 独叶一枝花
- 土马鬃
- 海蜇皮
- 小倒钩藤
- 小一支箭
- 排草香
- 鸡爪芋
- 鸡翮羽
- 山羊血
- 角翅卫矛果
- 短柱梅花草
- 木瓜枝
- 翅茎蜂斗草
- 虾蟆
- 大树跌打
- 旱前胡
- 铁仔
- 红绿草
- 黄山五叶参
- 羊七莲
- 团叶鳞始蕨
- 榕树果
- 剑皮树菌
- 省雀花
- 鄂报春
- 黄粱米
- 黄藨根
- 黄毛耳草
- 美舌藻
- 大薸
- 刺瓜
- 粗茎罗锅底
- 炙甘草
- 卵叶鳞始蕨
- 番石榴子
- 马蓼
- 布荆
- 华南胡椒
- 披针骨牌蕨
- 帕梯
- 普贤菜
- 猕猴桃根
- 驴蹄草
- 密毛桃叶珊瑚根
- 鲜黄连
- 芒萁骨
- 鹿齿
- 工布乌头
- 陀罗紫菀
- 黄荆
- 蓼螺
- 透明草
- 蔛草
- 白降丹
- 檵花叶
- 葫芦
- 川楝子
- 蒟蒻薯叶
- 毛叶木通
- 仙顶梨
- 连翘根
- 地涌金莲
- 金丝猴
- 石山花椒
- 秋葡萄
- 绿兰花
- 狗筋蔓
- 倒提壶
- 水案板
- 刀灰树
- 骆驼毛
- 槐白皮
- 小通草叶
- 蒙古山萝卜
- 丝瓜藤
- 和筋草
- 黄茄花
- 长春花
- 鲤鱼
- 一皮草
- 旋蒴苣苔
- 锦葵
- 阔叶石韦
- 红紫珠
- 复生草
- 鸡枞
- 锈毛钝果寄生
- 紫麻
- 棕叶狗尾草
- 蠵龟筒
- 小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