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藏方枝柏
《中华本草》:滇藏方枝柏
拼音注音
Diān Cánɡ Fānɡ Zhī Bǎi
来源
药材基源:为柏科植物滇藏方枝柏的球果。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bina wallichiana(Hook.f.et Thoms.)Kon.[Juniperus wallichiana Hook..et.Thoms.;Sabina wallichiana(Hook.f. et Thoms.)Kom. Var.meinocarpa(Hand.Mazz.)Cheng et L.K.Fu]采收和储藏:秋季果熟时采收,搓揉去外壳,取种子,晾干,备用。
原形态
滇藏方枝柏,灌木,高1-2m,常呈匍匐状,稀为乔木。枝条灰褐色,裂成不规则薄片;具鳞叶的末端分枝较粗,四棱形,鳞叶先端尖或印,背面下部或中部有腺体;幼树具刺叶,长4-7mm,上面淡绿灰色,中下部有隆起的中脉,下面有钝脊。球果近球形或卵圆形,长6-9mm,径5-7mm,熟时黑褐色。种子1(稀2),卵圆形或略成锥状球形,先端钝尖,基部圆,纵脊不明显,侧面具浅槽纹。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4300m的高山地带。资源分布:分布于去南、西藏等地。
性味
味苦;涩;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安神。主风湿痹痛;失眠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熬膏。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对叶豆
- 粗榧根
- 鲨鱼胆
- 散血子
- 四轮草
- 米来瓜
- 山荸荠
- 蓬莪术
- 五指茄
- 冰糖
- 一枝蒿
- 三色堇
- 蒲桃
- 僵蚕
- 大散血
- 结香
- 端哼
- 山李子
- 火麻仁
- 鹿头肉
- 岩泽兰
- 棘豆根
- 白萆薢
- 长毛香科科
- 牛心果
- 蛇退步
- 八楞麻
- 砗磲肉
- 心不干
- 刺莓果
- 蛋不老
- 家麻树
- 独花兰
- 矮人陀
- 沙斑鸡
- 假大薯
- 独角芋
- 蓝花子
- 香蕈
- 法罗海
- 山苏木
- 豆黄
- 山蒜
- 石榴皮
- 鸭跖草
- 白刺花
- 生瓜
- 娘娘菜
- 对虾壳
- 罗锅底
- 走马芹
- 多花猕猴桃
- 肉桂叶
- 软蒺藜
- 女贞皮
- 碱蓬
- 寒莓叶
- 金丝草
- 雕爪
- 埋博树
- 豇豆
- 乌蛇胆
- 海虾壳
- 须叶藤
- 豆叶参
- 鱼肝油
- 海蟹壳
- 青藤
- 赤车使者根
- 自扣草
- 雀麦米
- 狗牙贝
- 蒜梗
- 赛繁缕
- 翻白叶
- 鸡眼草
- 三七草
- 黄瓜
- 鸡油菌
- 槲实仁
- 疳积草
- 鹅喉管
- 对叶林
- 细叶谷木
- 虾子草
- 白独活
- 桉树果
- 白暨豚
- 牡荆子
- 皮哨子
- 鸳鸯
- 茅瓜叶
- 对叶草
- 鲨鱼胎
- 竹节七
- 豆蔻壳
- 菱茎
- 黑大豆
- 牌楼七
- 韭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