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毛苎麻
《中华本草》:伏毛苎麻
拼音注音
Fú Máo Zhù Má
出处
始载于《云南植物研究》。
来源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伏毛苎麻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ehmeria nivea (L.) Gaud var. Nipononivea (Koidz.) W. T. Wang[B.nipononivea Koidz.]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亚灌木,高可达2m。茎分枝,有灰白色长毛。叶互生;叶柄长2-9cm,密生粗长毛;叶片卵形或稀圆卵形,先端骤尖,基部突收狭是楔形,下面密被白色毡毛;基出脉3条。雌雄同株;穗状花序圆锥状,雄花序通常位于雌花序之下;雄花小,花被片4,雄蕊4,有退化雌蕊;雌花簇球形,雌花被管状。瘦果椭圆形,为宿存花被包围,外面密生短毛。花期5-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路旁山坡上。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台湾、广东、广西等地。日本也有.
化学成分
其中的有机酸有止血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功能主治
。主治诸骨鲠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含咽,10-30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根:治骨刺哽喉。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莸叶醉鱼草
- 慈乌胆
- 燕子尾
- 佛手
- 枫树
- 法罗海
- 峨眉耳蕨
- 峨眉香科
- 榧子
- 番薯藤
- 峨参叶
- 耳水苋
- 榧枝叶
- 粉菝葜
- 饿蚂蝗
- 楮茎
- 佛手柑根
- 狐头
- 覆盆子
- 鄂西粗筒苣苔
- 鹗骨
- 川素馨
- 方蟹
- 猫肉
- 蜂蝇
- 鹅胆
- 樗叶
- 浮小麦
- 福参
- 洋芋
- 扶桑金星蕨
- 枫香树叶
- 鹅脚木叶
- 鹅观草
- 扶桑
- 鹅毛
- 发菜
- 淫羊藿根
- 罂粟壳
- 粪鬼伞
- 方儿茶
- 春花胡枝子
- 鄂豆根
- 砗磲肉
- 岩泽兰
- 白苏子油
- 锦地罗
- 马缨杜鹃
- 大画眉草
- 川明参
- 蝮蛇胆
- 残槁蔃
- 地浆
- 蜂蜜
- 土桂皮
- 通泉草
- 鹅骨梢
- 伏毛山豆根
- 枫香树皮
- 粉叶地锦
- 木蜡树叶
- 凤尾搜山虎
- 匐地风毛菊
- 粉绿益母草
- 粉背蕨
- 肥皂荚
- 蝮蛇皮
- 焰爵床
- 鹅首马先蒿
- 凤尾贯众
- 分心木
- 扶桑根
- 番石榴干
- 羊耳朵叶
- 羊肌藤
- 番石榴
- 茯神
- 春不见
- 玉带根
- 鹅掌上黄皮
- 凤仙根
- 粉条儿菜
- 鹅腿骨
- 蜂蜜树
- 江南玄胡
- 峨眉黄芩
- 凤尾铁角蕨
- 峨嵋耳蕨
- 小草
- 二郎剑
- 青刺尖
- 扶栘木皮
- 白朱砂莲
- 鄂西天胡荽
- 小金钱草
- 朝鲜当归
- 枫香脂
- 炮仗筒
- 胡萝卜叶
- 复叶葡萄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