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槎菜
《中华本草》:稻槎菜
拼音注音
Dào Chá Cài
别名
鹅里腌、回荠
英文名
Herb of Common Nipplewort
出处
始载于《救荒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区科植物稻槎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psana apogonoides Maxim.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稻槎菜 一年或二年细弱草本,高5-30cm。基生叶丛生,有柄;叶片长4-18cm,宽1-3cm,先端圆钝 或短尖,顶部裂片较大,卵圆形,边缘羽状分裂,两侧裂片3-4对,短椭圆形;茎生叶1-2,有短柄或近无柄。头状花序成稀疏的伞房状圆锥花丛,有细梗,果时常下垂;总苞圆柱状钟形,外层总苞片,卵状披针形,长约1mm,内层总苞片5-6,长椭圆状披针形,长约4.5mm;花托平坦,无毛;全部为舌状花,黄色。瘦果椭圆状披针形,扁平,长4-5mm,等于或长于总苞片,成熟后黄棕色,无毛,背腹面各有5-7肋,先端两侧各有1钩刺,无冠毛。花果期4-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田野、荒地、溪边、跌旁等处。资源分布:分布于东部沿海及中南等地。
性味
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透疹。主咽喉肿痛;痢疾;疮疡肿毒;蛇咬伤;麻疹透发不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
1.《救荒本草》:生稻田中,以获稻而生,故名。似蒲公英叶。又似花芥菜叶,辅地繁密,春时抽小葶,开花如蒲公英而小,无蕊,乡入茹之。2.《新华本草纲要》:清热凉血,消痈解毒的功能。用于咽喉炎、痢疾、乳痈、麻疹不退。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稻槎菜
来源
菊科稻槎菜Lapsana apogonoides Maxim.,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东部沿海及中南各省区,西至四川等省。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消痈解毒。主治喉炎,痢疾下血,乳痈。
用法用量
1~2两,水煎服或捣汁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硬叶女娄菜
- 矮脚苦蒿
- 九子不离母
- 丁香油
- 柠檬根
- 毒蛆草
- 刺沙蓬
- 蝇子草
- 白叶藤
- 半枫荷
- 金花树
- 虫实
- 油柑根
- 青葙
- 大马蹄蕨
- 细叶桉果
- 大虎耳草
- 草石蚕
- 虎杖叶
- 锥螺壳
- 冬葵叶
- 钭叶榕
- 片姜黄
- 春不见
- 石吊兰
- 短瓣花
- 黄瓜皮
- 厚皮香
- 松木皮
- 二色补血草
- 牦牛胆结石
- 矮叶书带蕨
- 大鱼鳅串
- 狗响铃
- 牛耳大黄
- 大金钱草
- 单体蕊黄芪
- 滇白芷果
- 大金香炉
- 短叶蹄盖蕨
- 带叶报春花
- 铜棒锤
- 光杆琼
- 狗头芙蓉
- 广藿香
- 香油罐
- 滇南马钱
- 满山红油
- 大树甘草
- 炮掌果
- 带刺马鞭
- 胖血藤
- 震天雷
- 多枝婆婆纳
- 乳白香青
- 东风橘根
- 红马蹄草
- 大叶香薷
- 南瓜瓤
- 卷柏
- 中华石楠果
- 芭茅
- 碎米荠
- 钉耙七
- 鱵鱼
- 杜仲
- 牛心果
- 埋博树
- 地瓜子
- 老鸦胆叶
- 猕猴骨
- 蝶兰
- 麻鱼肉
- 大金刀
- 狐狸尾
- 豆渣树
- 青羊角
- 贯众
- 鲤鱼
- 苏木蓝
- 盐肤子
- 香蕉根
- 华东瘤足蕨
- 山蒜
- 滇南千里光
- 黄颡鱼
- 大叶子
- 青海鸢尾子
- 牛脾
- 贝子
- 蓝花子
- 二歧根莲花根
- 山苦荬
- 赤芍
- 枇杷核
- 蘘荷子
- 蒜梗
- 白子菜
- 藤茶
- 野茶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