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草
《中华本草》:冰草
拼音注音
Bīnɡ Cǎo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赖草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ynus secalinus (Gcorgi)Tzvel.[Triticum secalinum Georgi; Aneurolepidium dasystachy(Trin.)Nevski]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
赖草 多年生草本。具下伸和横走的根茎。秆单生或丛生,直立,高40-100cm,具3-5节,光滑无毛,或在花序下密被柔毛。叶鞘光滑无毛,或在幼嫩时边缘具纤毛;叶舌膜质,截平,长1-1.5mm;叶片长5-30cm,宽4-7mm,扁平或内卷,上面及边缘粗糙或具短柔毛,下面平滑或微粗糙。穗状花序,直立,长10-15(-24)cm,宽10-17mm,灰绿色;穗轮被短柔毛,节与边缘被长柔毛,节间长3-7mm,基部者达20mm;小穗通常2-3,稀1或4枚生于每节,长10-20mm,含4-7(-10)朵小花;小穗轴节间长1-1.5mm,贴生短毛;颖短于小穗,线状披针形,先端狭窄如芒,不覆盖第1外稃的基部,具不明显的3脉,上半部粗糙,边缘具纤毛,第1颖短于第2颖,长8-15mm;外稃披针形,边缘膜质,先端渐尖或具长1-3mm的毛,背具5脉,被短柔毛或上半部无毛,基盘具长约1mm的柔毛,第1外稃长8-10(-14)mm,内稃与外稃等长,先端常微2裂,脊的上半部具纤毛;花药长3.5-4mm。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生于沙地、平原绿州及山地草原带。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四川等地。
性味
甘;微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平喘;止血。主淋病;赤白带下;哮喘;咳痰带血;鼻衄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作茶饮。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扁担蒿
- 阴蚼
- 野苏麻
- 拔毒散
- 半枫荷根
- 白背杨
- 白肚
- 阳桃花
- 白芷叶
- 野花生
- 半圆盖阴石蕨
- 野菊
- 白背叶(峨嵋山胡椒)
- 扁担藤
- 野茉莉
- 樟树叶
- 樟梨
- 半把伞
- 斑竹花
- 银锁匙
- 白地紫菀
- 风箱树花
- 银老梅
- 鱼油
- 波缘假瘤蕨
- 不灰木
- 白枪杆根
- 白猪鼻孔
- 巴豆树根
- 柄马勃
- 银白杨叶
- 巴豆壳
- 野油麻
- 野颠茄
- 野麦子
- 冰草根
- 鸭胆子
- 巴旦杏仁
- 白花果
- 野香茅
- 银叶柳
- 香柏
- 朝天罐
- 雉
- 白克马叶
- 白杨叶
- 白活麻
- 白猪母菜
- 白芍
- 白云花根
- 白术
- 斑地锦
- 野鸦椿皮
- 鸭脚罗伞
- 野鸦椿
- 白山苔
- 白扁豆皮
- 银灰旋花
- 白牛膝
- 野葡萄根
- 野马蹄草
- 鸳鸯
- 白叶刺根
- 野鸡草
- 白淋草
- 白花甜蜜蜜
- 桃儿七果
- 越西川木香
- 红背桂
- 白云瓜叶
- 白果紫草
- 野靛
- 乌鳢
- 白柳
- 白八角莲
- 辐射石豆兰
- 鸭涎
- 杯苋
- 杯苋根
- 白榄根
- 鱼串草
- 斑叶兰根
- 白山蓼
- 白皮柯
- 白粉蝶
- 银耳
- 白果根
- 白梅
- 棕榈子
- 橙耳
- 白杨树皮
- 拔毒草
- 白千层叶
- 大叶桉果
- 白木
- 白杨树
- 鹰嘴爪
- 樟树根
- 野樱桃根
- 扁藤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