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虎耳草
《中华本草》:斑点虎耳草
拼音注音
Bān Diǎn Hǔ ěr Cǎo
英文名
blotch saxifraga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斑点虎耳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xifraga punctata L.
原形态
斑点虎耳草 多年生草本,高22-33cm。根茎较粗,有多数须根。茎疏被腺柔毛。基生叶数枚莲座状;叶柄长3-10cm,疏被腺柔毛;叶片肾形,长1.6-5.5cm,宽1.9-6.5cm,先端钝尖或急尖,或有短尖头,基部心形,上面被腺柔毛,下面无毛,边缘有锯齿,并具腺睫毛。聚伞花序圆锥状;多花,花梗疏生短柔毛及腺毛,长2-15cm;苞片线状披针形或线状条形,长1-5mm;花萼紫色,5深裂,无毛,花开放时反卷,阔卵形至卵形,长约1.3mm花瓣5,白色或带粉红色,有橘黄色斑点,卵状长椭圆形,基部箭形,有短爪;雄蕊10,稍短于花瓣,花约近圆形,花丝棒状;子房2室,由2心皮构成,下部合生;花柱分离。蒴果,长约3mm,先端具2喙状。种子多数。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0-2300m的红松林下、河边及林缘等处。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地区。
形状
根茎圆柱形,多分枝,长约4cm,粗细不一,具多数须根;表面灰褐色至灰黑色,具毛状小鳞叶。叶基生,叶片卷曲皱缩,完整者展平后呈肾形,暗灰色,长1-4cm,宽2-6.5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心形,边缘有锯齿并具睫毛,上面有腺柔毛;叶柄长3-10cm,几无毛。花葶长约30cm,疏生柔毛;圆锥花序疏有短柔毛及腺毛,花多数,白色或带粉红色,有的可见果实,2果瓣上部叉开,基部合生。气微,味苦、辛。
性味
苦;平
归经
入心经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主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用于疔疮肿毒。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砂仁壳
- 八角枫
- 半蒴苣苔
- 白沙虫药
- 白勒
- 五谷虫
- 沼地马先蒿
- 紫椿
- 掌裂蟹甲草
- 野牡丹根
- 半边山
- 白狼毒
- 白沙糖
- 郁李根
- 野苦梨
- 扁豆藤
- 斑叶堇菜
- 野苦梨根
- 柏树果
- 八角莲叶
- 银鱼
- 斑叶兰
- 白垩
- 野菱
- 野豇豆
- 冰草
- 扁担蒿
- 阴蚼
- 野苏麻
- 拔毒散
- 半枫荷根
- 白背杨
- 白肚
- 阳桃花
- 白芷叶
- 野花生
- 半圆盖阴石蕨
- 野菊
- 白背叶(峨嵋山胡椒)
- 扁担藤
- 野茉莉
- 樟树叶
- 樟梨
- 半把伞
- 斑竹花
- 银锁匙
- 白地紫菀
- 风箱树花
- 银老梅
- 鱼油
- 波缘假瘤蕨
- 不灰木
- 白枪杆根
- 白猪鼻孔
- 巴豆树根
- 柄马勃
- 银白杨叶
- 巴豆壳
- 野油麻
- 野颠茄
- 野麦子
- 冰草根
- 鸭胆子
- 巴旦杏仁
- 白花果
- 野香茅
- 银叶柳
- 香柏
- 朝天罐
- 雉
- 白克马叶
- 白杨叶
- 白活麻
- 白猪母菜
- 白芍
- 白云花根
- 白术
- 斑地锦
- 野鸦椿皮
- 鸭脚罗伞
- 野鸦椿
- 白山苔
- 白扁豆皮
- 银灰旋花
- 白牛膝
- 野葡萄根
- 野马蹄草
- 鸳鸯
- 白叶刺根
- 野鸡草
- 白淋草
- 白花甜蜜蜜
- 桃儿七果
- 越西川木香
- 红背桂
- 白云瓜叶
- 白果紫草
- 野靛
- 乌鳢
- 白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