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勒儿茶
《全国中草药汇编》:柏勒儿茶
拼音注音
Bǎi Lè ér Chá
来源
为豆科柏勒树属植物柏勒树Dichirostachys glomerata (Forsk) Chiov. 的枝的水煎浸膏。
原形态
有刺灌木或小乔木,高6~12米,树皮灰白色。叶为二回羽状复叶,羽片5~10对,各羽片间有一棒状腺体,小叶多数,条状长圆形,长4~8毫米,宽1~1.5毫米,稍被短柔毛。8~9月开花,穗状花序,长6~8厘米,具总花梗;花下,有香气;下部无性花淡红色或淡紫红色,稍大;上部花两性,多为黄色,较小。荚果集成头状,宽6~13毫米,无毛,暗褐色,呈波状或弯曲,开裂,宿存。分布于广东省。
生境分布
生于热带灌丛、热带稀树干草原和过渡森林里。分布于广州。
化学成分
含儿茶酚、儿茶鞣酸(含量约65.1%),比进口儿茶膏高50%左右。
性味
苦、涩、凉。
炮制
采取直径5~10厘米粗枝,劈成长宽各2~5厘米、厚为0.2~0.5厘米的小块薄片,放瓦罐或铝锅中,加10倍水煎煮,煎液由棕红色变为褐色,约6~7小时后过滤,滤渣再重复提取1~2次。将滤液合并,在水浴上浓缩即成棕褐色柏勒儿茶膏。
功能主治
止血止泻,敛疮定痛。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用法用量
1.5分。吞服。
复方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柏勒儿茶膏0.5克吞服,每日1~2次。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斑竹花
- 波罗蜜核中仁
- 旱芹
- 白土茯苓
- 长毛风毛菊
- 葡萄
- 牛羊草结
- 银木荷皮
- 土鳖虫
- 藏绵芪
- 土槿皮
- 假稻
- 干檀香根
- 田唇乌蝇翼
- 蓝叶藤
- 牯牛卵囊
- 土黄芩
- 丛毛榕根
- 黄杞皮
- 白叶不翻
- 瑞香根
- 水底龙
- 臭牡丹
- 楤木
- 地棠花
- 仙茅
- 莲座叶通泉草
- 银柴胡
- 长白楤木
- 羊胡髭草
- 金棒锤
- 霞天膏
- 野洋烟根
- 毛茎马兰
- 豚卵
- 韩信草
- 龙骨莲
- 台湾泡桐
- 白背小报春
- 鸡枞
- 鱵鱼
- 灵芝
- 大树三台
- 黑壳楠
- 苍耳子
- 刺猬皮
- 桐油
- 二仙桃
- 棕板
- 鸢尾
- 蝲蛄石
- 白花灯笼
- 山柏
- 黑芝
- 樟脑
- 马肝
- 新疆一支蒿
- 一枝蒿
- 长叶水麻
- 火把花
- 萝芒树皮
- 牛肠
- 金鸡尾巴草根
- 异型莎草
- 穿地龙
- 山大黄(华北大黄)
- 冲天果
- 峨眉紫金牛
- 锯锯藤
- 乌鱼刺
- 栗寄生
- 杜仲藤叶
- 姜黄
- 刚毛香茶菜
- 吹云草
- 风毛菊
- 枫寄生
- 青琅玕
- 红缘层孔菌
- 苦木根
- 红毛毡
- 刷把草
- 景天花
- 波罗蜜树液
- 云南红豆蔻
- 莪术
- 钗子股
- 石上铁角蕨
- 麦撇花藤
- 茶条槭
- 六蛾戏珠
- 鳍蓟
- 防已
- 山黄豆藤
- 豌豆七根
- 林荫千里光
- 尖叶唐松草
- 莲雾
- 茴香
- 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