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勒儿茶
《全国中草药汇编》:柏勒儿茶
拼音注音
Bǎi Lè ér Chá
来源
为豆科柏勒树属植物柏勒树Dichirostachys glomerata (Forsk) Chiov. 的枝的水煎浸膏。
原形态
有刺灌木或小乔木,高6~12米,树皮灰白色。叶为二回羽状复叶,羽片5~10对,各羽片间有一棒状腺体,小叶多数,条状长圆形,长4~8毫米,宽1~1.5毫米,稍被短柔毛。8~9月开花,穗状花序,长6~8厘米,具总花梗;花下,有香气;下部无性花淡红色或淡紫红色,稍大;上部花两性,多为黄色,较小。荚果集成头状,宽6~13毫米,无毛,暗褐色,呈波状或弯曲,开裂,宿存。分布于广东省。
生境分布
生于热带灌丛、热带稀树干草原和过渡森林里。分布于广州。
化学成分
含儿茶酚、儿茶鞣酸(含量约65.1%),比进口儿茶膏高50%左右。
性味
苦、涩、凉。
炮制
采取直径5~10厘米粗枝,劈成长宽各2~5厘米、厚为0.2~0.5厘米的小块薄片,放瓦罐或铝锅中,加10倍水煎煮,煎液由棕红色变为褐色,约6~7小时后过滤,滤渣再重复提取1~2次。将滤液合并,在水浴上浓缩即成棕褐色柏勒儿茶膏。
功能主治
止血止泻,敛疮定痛。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用法用量
1.5分。吞服。
复方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柏勒儿茶膏0.5克吞服,每日1~2次。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金丝猴
- 贯众
- 黄藤
- 玉竹
- 华清香藤
- 水团花根
- 伞花绢毛菊
- 白花鬼针草
- 葛谷
- 苏木蓝
- 瑞香根
- 水苏
- 蜀羊泉
- 红丝线
- 矮脚苦蒿
- 铁草鞋
- 兴安毛连菜花
- 红梗草根
- 梨枝
- 貒骨
- 猕猴桃
- 方儿茶
- 扁豆藤
- 葛仙米
- 假蒟根
- 紫背绿
- 萆薢
- 石瓜子莲
- 米麦麨
- 十萼茄
- 节节草
- 树腰子
- 木兰寄生
- 田旋花
- 橄榄
- 百里香叶杜鹃
- 锁阳
- 川明参
- 旱荷叶
- 环维黄杨星D
- 珍珠伞
- 虉草
- 黄药子
- 野木瓜
- 柱果木榄叶
- 滨旋花
- 葛藟根
- 贵州远志
- 龙爪菜
- 白豆蔻壳
- 地牯牛
- 牛心果
- 小黄构
- 野火绳
- 茖葱
- 南板蓝叶
- 细穗爵床
- 老虎姜
- 莲须
- 邪蒿
- 地皮风
- 天青地白
- 鹳骨
- 见血飞
- 荠苎
- 荞麦
- 菩萨鱼
- 细叶七星剑
- 上石田螺
- 甜草
- 鹄绒毛
- 番荔枝根
- 紫燕草
- 矩圆石韦
- 甘土
- 腐婢根
- 浮小麦
- 华东阴地蕨
- 狗缨子
- 花叶假杜鹃
- 蜂蜡
- 茵陈
- 水茴香藻
- 羊毛绒球蟹
- 蛤仔
- 香唐松草
- 黄金线
- 乌木屑
- 人参花
- 刺柄莲座蕨
- 小牛力
- 鼹鼠
- 粟米草
- 大叶子
- 无腺橉木
- 方榄
- 雷蘑
- 黄葵
- 细齿叶柃
- 紫玉簪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