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兰花
《中华本草》:蚌兰花
拼音注音
Bànɡ Lán Huā
别名
蚌花、紫万年青花、荷包兰、蚌兰衣、菱角花、红蚌兰花、州部队
英文名
Oyster Rhoeo
出处
出自《岭南采药录》
来源
药材基源:为鸭跖草科植物紫万年青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oeo discolor(L' Her.) Hance采收和储藏:夏月采摘,晒干,或蒸10min后再晒干。
原形态
紫万年青 多年生草本,高50cm。茎较粗壮,肉质。节密生,不分枝。叶基生,密集覆瓦状,无柄;叶片披针形或舌状披针形,长10-30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扩大成鞘状抱茎,上面暗绿色,下面紫色。聚伞花序生于叶的基部,大部藏于叶内;苞片2,蚌壳状,大而扁,长3-4cm,淡紫色,包围花序,花多而小,白色;萼片3,长圆状披针形,分离,花瓣状;花瓣3,分离,卵圆形;雄蕊6,花丝被长毛;子房3室。蒴果2-3室,室背开裂。花期5-7月。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和半荫环境,不耐寒。宜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 栽培技术 常扦插和分株繁殖法。扦插繁殖:春季,按行株距50cm×40cm开穴,截取长15-20cm的母株主茎插植。分株每殖:春季,挖取母株,分成带根的分株数蔸,按行株距50cm×40cm开穴栽植,每穴栽1蔸。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人工栽培于庭园、花圃。资源分布:我国南方各地可露天种植,其他地区多温室栽培。
化学成分
花药中含多糖(polysaccharides),酸性多糖(acid polysaccharides),淀粉(starch),愈创葡聚糖(callose),果胶(pectins)。
性味
甘;凉;淡
功能主治
清肺化痰;凉血止血;解毒止痢。主肺热咳喘;百日咳;咯血;鼻衄;血痢;便血;瘰疬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复方
治感冒咳嗽,咳痰带血,百日咳,鼻衄,菌痢:干蚌花二十至三十朵。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
1.《岭南采药录》:治便血,咳血,和猪肉煎汤服之。治血痢则煎水饮之。2.《福建民间草药》:清血解热,止血疗痢。3.《广东中药》Ⅱ:止咳,去痰火。治痨伤吐血,痰火核。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桂花子
- 葛谷
- 藏青果
- 糯稻根
- 黄香薷
- 董棕粉
- 南天仙子
- 滇竹根七
- 广香藤
- 南天竹叶
- 贯众
- 蘡薁根
- 白补药
- 龙眼花
- 饱饭花
- 杜仲叶
- 豆油
- 干旱毛蕨
- 黑珠芽薯蓣
- 鸡胆
- 独椒
- 杜鹃花根
- 多蒴曲尾藓
- 红葵
- 青鳞鱼
- 单叶铁线莲
- 矮脚苦蒿
- 野山楂
- 钟花草
- 雀瓮
- 叉分蓼
- 落葵子
- 粤瓦韦
- 楸木果
- 羊肾
- 马交儿
- 菥蓂子
- 青竹蛇
- 大蕉皮
- 三叶茶
- 娃娃拳
- 苦楝子
- 小喇叭
- 海蜇皮
- 芦荟花
- 瑞香
- 鸡蛋果
- 鸭舌头
- 磨盘草
- 密花树
- 鸡骨柴
- 水仙
- 华鹅耳枥
- 旱柳叶
- 假苦瓜
- 香叶子
- 蝶兰
- 狗骨节
- 紫花芥
- 钓杆柴
- 白果叶
- 鸡肉参
- 热痱草
- 鸡爪芋
- 蠵龟血
- 白背叶
- 肉爬皂
- 橡实
- 三枝叶
- 鼻血雷
- 乌豆根
- 假百合
- 落叶梅
- 牛耳草
- 刺石榴
- 败酱
- 贝母兰
- 地八角
- 鳞衣草
- 牛背鹭
- 党参
- 炉甘石
- 玉簪根
- 牛黄
- 熏衣草
- 欧绵马
- 杉木根
- 油炸木
- 天雄
- 云豹骨
- 鸭嘴花
- 香构
- 细叶大戟
- 接骨树
- 野甘草
- 云牛膝
- 牛尾菜
- 玄参
- 雪里开
- 金丝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