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丝
《中华本草》:黑龙丝
拼音注音
Hēi Lónɡ Sī
别名
白马分鬃、猪鬃草、铁线蕨、骨螃他、龙兰草、龙鳞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铁线蕨科植物半月形铁线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diantum philippense L.[A.lunulatum Burm.]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diantum philippense L.[A.lunulatum Burm.]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植株高20-40cm。根茎短而直立,连同叶柄基部密被中间紫棕色、边缘棕色的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0-22cm,棕色,有光泽;叶片草质,无毛,宽披针形,长12-26cm,宽3-6cm,先端钝,基部近截形或圆形,奇数,一回羽状;羽片8-12对,互生,有细长的柄,斜扇形,基部偏斜,截形或宽截形,上缘常浅裂,中部以下各对羽片大小相等,长2-4cm,中部宽1-2.3cm,对开式的半月形或半圆肾形,顶生羽片扇形;叶轴先端有时延伸,着地生根,行无性繁殖;叶脉辐射状,小脉二叉。孢子囊群线形或长圆形,背生于上缘裂片上,每羽片2-6个;囊群盖线形、长圆形或半圆形。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沟谷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及台湾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及台湾等地。
性味
淡;平
归经
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
清肺止咳;利水通淋;消痈下乳。主肺热咳嗽;小便淋痛;乳痈肿痛;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龙丝
别名
白马分鬃、铁线蕨、猪鬃草
来源
蕨类铁线蕨科黑龙丝Adiantum philippense L.,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
性味
微辛、淡,平。
功能主治
凉血祛瘀,利尿通乳,止咳。主治乳汁不通,乳腺炎,膀胱炎,尿道炎,发热,咳嗽,产后瘀血,血崩。
用法用量
3~8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兰草
- 牛筋刺寄生
- 假蒟根
- 蓝猪耳
- 水底龙
- 栗子
- 灵香蒿
- 聚叶虎耳草
- 莲须
- 两色鳞毛蕨
- 百两金
- 散尾葵
- 川防风
- 六方藤
- 栓皮栎
- 山羊参
- 革叶茴芹
- 亮叶桦根
- 假鹰爪根
- 广香藤
- 条叶垂头菊
- 大红袍
- 蜘蛛抱蛋
- 大九节铃
- 开口箭
- 密陀僧
- 蜥蜴
- 五灵脂
- 川梨
- 地白草
- 硬骨藤
- 石菖蒲花
- 秃疮花
- 朝天子
- 大母猪藤
- 绿笋片
- 孔公孽
- 沙七
- 蒟酱
- 白及
- 野黄麻
- 亮光菜
- 鸡嗉子花
- 山海螺
- 芨芨草
- 九翅豆蔻
- 青葙花
- 石菖蒲
- 小婆婆纳
- 锦香草叶
- 杨梅根
- 牛嗓管树
- 潮风草
- 椬梧
- 鸭公藤
- 山百部
- 香鼬
- 矮叶书带蕨
- 牛藤果
- 笔仔草
- 橘红
- 柳絮
- 破牛膝
- 鸡眼草
- 天山花楸
- 猪殃殃
- 春花木
- 柞蚕蛹
- 毒箭羊角拗
- 大千生
- 过岗龙
- 响叶杨
- 穿破石
- 白龙穿彩
- 海金沙
- 金刚刺
- 树茭瓜果
- 海桐花
- 香椿子
- 喜树皮
- 饭团藤
- 硼砂
- 臭黄荆根
- 虫实
- 广西过路黄
- 刺黄连
- 金不换
- 支柱蓼
- 乌桕木根皮
- 红榔木
- 桑根
- 狼油
- 鱼鳔
- 黑参
- 赤芍药
- 毛大丁草根
- 猫儿屎果
- 美人蕉
- 大驳骨
- 川明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