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棠花
《中华本草》:地棠花
拼音注音
Dì Tánɡ Huā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绣线梅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illia thyrsiflora D.Don采收和储藏:7-8月花开时采摘,晒干。
原形态
绣线梅,灌木,高达2m。小枝细弱,有棱色,红褐色,微被柔毛或近于无毛;冬芽卵形,先端稍钝,红褐色,有2-4枚外露的鳞片,在花枝上叶腋间常2-3芽迭生。单叶互生;叶柄长1-1.5cm,微被毛或近于无毛;托叶卵状披针形,近花序叶片常呈卵状披针形,有稀疏锯齿,长约6mm,两面近于无毛;叶片卵形至卵状椭圆形,近花序叶片常呈卵状披针形,长6-8.5cm,宽4-6cm,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通常基部3裂,稀疏柔毛或近于无毛。花两性;顶生圆锥花序,直下面沿叶脉有稀疏柔毛或近于无毛。花两性;顶生圆锥花序,直径6-15.5cm;花梗长约3mm,总花梗和花梗均微被柔毛;苞片小,卵状披针形,内外被毛;花直径约4mm;萼筒钟状,长2-3cm,萼片5,三角形,约与萼筒等长,内外两面微被短柔毛;花瓣 5,倒卵形,长约2mm,白色;雄蕊10-15,花丝短,生于萼筒边缘;子房无毛或在缝上微被毛。蓇葖果长圆形,宿萼外面密被柔毛和稀疏长腺毛;种子8-10,卵形,亮褐色,长约1.5mm。花期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000m的山地丛林中。资源分布:产于云南西北部。
形状
性状鉴别,圆锥花序,直径6-15cm,总花梗和花梗均被疏柔毛。苞片小,卵状披针形,两面均被毛,花直径约4mm;萼筒钟状,长2-3mm,外被短柔毛。萼片三角形,先端尾湖,与萼筒等长,内外面被疏短柔毛。花瓣倒卵形,黄白色,长2mm。雄蕊10-15,花丝短,着生萼筒边缘。子房无毛或有少数柔毛。气微香,味淡。
功能主治
抗痨。主肺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绿玉树
- 桤木
- 海风藤
- 蜂窝草
- 大树皮
- 蕉芋
- 地蜂子
- 莲雾
- 鲨鱼胆
- 华东瓶蕨
- 原蚕沙
- 牛肋筋
- 鸽粪
- 阿育魏实
- 胡萝卜子
- 大黄
- 三角草
- 石蝉草
- 花红叶
- 舒筋草
- 四方拳草
- 灰贯众
- 昆布
- 黑花韭
- 香叶根
- 毛叶嘉榄
- 番杏
- 山毛藓
- 牡荆沥
- 菟丝草
- 飞蛾七
- 香柏
- 麻黄
- 山花生
- 石枣子
- 松树梢
- 牛屎树
- 金银花露
- 蟅虫
- 滴滴花
- 鳙鱼
- 柏子仁
- 羊屎木
- 藁本
- 野大豆
- 四轮香
- 一匹草
- 野绿麻根
- 丝瓜络
- 华东瘤足蕨
- 土黄连
- 鸡头
- 刺齿凤尾蕨
- 大叶黄杨根
- 土黄芩
- 甘菊
- 三枝枪
- 竹黄
- 管南香
- 大麻漆
- 獾油
- 野洋烟根
- 大麻叶佩兰
- 亚麻子
- 娃娃鱼
- 指甲兰
- 大麻疙瘩
- 金铁锁
- 罗布麻
- 白螺蛳壳
- 桃枝
- 野木瓜果
- 黄背草苗
- 柳叶亚菊蒿
- 盐麸叶
- 地苏木
- 石菖蒲花
- 香胶木
- 覆盆子
- 广西莲座蕨
- 法罗海
- 鸡爪簕
- 木鳖子
- 灰绿水苎麻
- 木香花
- 大将军
- 鸡桑叶
- 蕤仁
- 雉子筵
- 棉花杜仲
- 菥蓂子
- 黄鳝藤根
- 杨梅树
- 鸢油
- 灰栒子
- 猫头
- 化血胆
- 破布木
- 露蜂房
- 旋花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