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棠花
《中华本草》:地棠花
拼音注音
Dì Tánɡ Huā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绣线梅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illia thyrsiflora D.Don采收和储藏:7-8月花开时采摘,晒干。
原形态
绣线梅,灌木,高达2m。小枝细弱,有棱色,红褐色,微被柔毛或近于无毛;冬芽卵形,先端稍钝,红褐色,有2-4枚外露的鳞片,在花枝上叶腋间常2-3芽迭生。单叶互生;叶柄长1-1.5cm,微被毛或近于无毛;托叶卵状披针形,近花序叶片常呈卵状披针形,有稀疏锯齿,长约6mm,两面近于无毛;叶片卵形至卵状椭圆形,近花序叶片常呈卵状披针形,长6-8.5cm,宽4-6cm,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通常基部3裂,稀疏柔毛或近于无毛。花两性;顶生圆锥花序,直下面沿叶脉有稀疏柔毛或近于无毛。花两性;顶生圆锥花序,直径6-15.5cm;花梗长约3mm,总花梗和花梗均微被柔毛;苞片小,卵状披针形,内外被毛;花直径约4mm;萼筒钟状,长2-3cm,萼片5,三角形,约与萼筒等长,内外两面微被短柔毛;花瓣 5,倒卵形,长约2mm,白色;雄蕊10-15,花丝短,生于萼筒边缘;子房无毛或在缝上微被毛。蓇葖果长圆形,宿萼外面密被柔毛和稀疏长腺毛;种子8-10,卵形,亮褐色,长约1.5mm。花期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000m的山地丛林中。资源分布:产于云南西北部。
形状
性状鉴别,圆锥花序,直径6-15cm,总花梗和花梗均被疏柔毛。苞片小,卵状披针形,两面均被毛,花直径约4mm;萼筒钟状,长2-3mm,外被短柔毛。萼片三角形,先端尾湖,与萼筒等长,内外面被疏短柔毛。花瓣倒卵形,黄白色,长2mm。雄蕊10-15,花丝短,着生萼筒边缘。子房无毛或有少数柔毛。气微香,味淡。
功能主治
抗痨。主肺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地锦
- 细叶桉果
- 小果倒地铃
- 小九头狮子草
- 堵喇
- 地柏树
- 吊灯花叶
- 地梭罗
- 贵州卷柏
- 小儿血参
- 何首乌
- 莺
- 地涩涩
- 小报春
- 地五泡藤
- 小叶鼠李
- 小松藻
- 小叶金鸡尾巴草
- 小口小金发藓
- 小叶山鸡尾巴草
- 油头草
- 小叶眼树莲
- 小叶爱楠
- 小叶杜鹃
- 地梗鼠尾
- 地星
- 苦树皮
- 荠苎
- 高山唐松草
- 鬼箭锦鸡儿
- 苦天茄
- 铁棒锤茎叶
- 皱叶南蛇藤
- 楮实子
- 小叶爬岩香
- 轮叶铃子香
- 薄柱草
- 绿豆皮
- 刺楸茎
- 人指甲
- 紫玉簪叶
- 杧果核
- 六方藤
- 川芎
- 大叶风沙藤
- 柘木
- 四叶七
- 白绒草
- 肥皂荚
- 六月合
- 鹿耳韭
- 猫花
- 猫儿黄金菊
- 老白花树皮
- 猫肉
- 直立婆婆纳
- 金丝猴
- 毛蜂斗草
- 钭叶榕
- 脉果漆
- 紫薇根
- 柘耳
- 梨树根
- 八月瓜
- 树五加
- 凤尾七
- 猫爪子
- 蛇蜕
- 刺石榴
- 鬼箭羽
- 三面刀
- 鼠妇画眉草
- 四楞筋骨草
- 吴茱萸叶
- 鸬鹚骨
- 猫头鹰
- 牛胆
- 土大黄
- 紫椴
- 脾寒草
- 红花雪莲花
- 花叶狗牙七
- 杨枸花
- 断肠草
- 蕙兰
- 空心木
- 荷花
- 花杜仲藤
- 半蒴苣苔
- 花楸
- 辽东栎
- 还筒子
- 腐卑
- 虎皮楠
- 红螺塔
- 花生衣
- 红酸杆
- 柠檬叶
- 虎尾兰
- 花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