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蛔蒿
《中华本草》:东北蛔蒿
拼音注音
Dōnɡ Běi Huí Hāo
英文名
flower bud of Manchurian Wormwood
出处
出自《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东北蛔蒿的花蕾。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riphidium finitum (Ditag.) Ling et Y. R. Ling [Artemisia finita Kitag].采收和储藏:8-9月花蕾含苞欲放时采收,阴干。
原形态
东北蛔蒿 半灌木状草本,高50-60cm,全株被丝状绵毛。主根粗,木质;根状茎粗短,黑色,直径1-2cm,常有老叶柄残基,有多数或少数多年生、木质营养枝,枝长3-6cm,丛生,上部密生多数叶。茎直立,单生或丛生,下部木质,上部半木质;中部以上多数分枝,枝斜向上,长4-10cm。根生叶及营养枝叶有长柄,叶柄长达5cm;茎下部叶与营养枝叶长圆形或长卵形,长2-3(-5)cm,宽1.2-2c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裂片狭线形;茎上部叶渐小,互生,3裂或不裂。头状花序,长圆状倒卵形或和长圆形,直径2-2.5cm,无梗或近无梗,基部有线形小苞叶,在分枝上排成略疏松的穗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狭窄或中等开展的圆锥花序;总苞长约4mm,4-5层,外层总苞片小,卵形,中层总苞片长卵形,透明,背面有绿色中肋,内层总苞片长卵形或狭长圆形,半膜质,背面疏被毛或近无毛;两性花3-9(-13)朵,花冠管状,具腺点,花药丝形,先端附属物线形,基部钝,花柱与花冠近等长,先端稍叉形,叉端钝,微有睫毛。瘦果,小,倒卵形。花、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地区砾质坡地、半荒漠草原工河湖岸边草甸及草原上。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
化学成分
本品含左旋β-山道年(β-santonin)和东北蛔蒿素(finitin)。
性味
味辛;苦;性寒;有毒
功能主治
驱虫。主蛔虫病;蛲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或浸酒。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东北蛔蒿
拼音注音
Dōnɡ Běi Huí Hāo
别名
蛔蒿
来源
菊科艾属植物东北蛔蒿Artemisia finita Kitag.,以花蕾入药。夏季花开放前采集,阴干。
性味
辛、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
驱虫。用于蛔虫病。
用法用量
3~4钱,研末加白酒1两,浸一夜,去渣取浸液,置开水上蒸去酒精,清晨空腹1次服下;2小时后再服芒硝6钱(小儿酌减)。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东北蛔蒿
拼音注音
Dōnɡ Běi Huí Hāo
出处
《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
为菊科植物东北蛔蒿的花蕾。开花前采收花蕾,阴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50厘米,全株被丝状绵毛。根亚木质,褐色,稍粗大。茎直立,单生或丛生,基部包有残留的前年老叶柄。根生叶及不孕枝的叶有长柄,叶柄长达5厘米,叶广椭圆状卵形,2~3回羽状分裂,裂片狭线形,茎上部叶渐小,互生,3裂或不裂。头状花序小,无梗或稀具短梗,排成圆锥花序;总苞长约4毫米,外列总苞片狭卵形,中列及内列者狭长圆形,透明,背面有绿纹;小花多数,每3~19朵小花生于头状花序中,黄色或带红褐色的花冠管喉部狭窄,疏生腺点。瘦果小。花期8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
多生于干旱草原。分布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
化学成分
含ι-β-山道年。
性味
辛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
驱蛔虫。
复方
治蛔虫病腹痛:东北蛔蒿五至六钱。研末,加白酒一两,浸一夜,去渣取清液,隔水蒸去酒精,清晨空腹一次服下,二时后冲服芒硝四钱,小儿减量。(性味以下出《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倒生根
- 金线兰
- 大臭黄荆
- 豉虫
- 大叶紫薇
- 黄芦木
- 大草乌
- 大刺儿菜
- 撑篙竹
- 大巢菜
- 大丁草
- 龟版胶
- 金鸡尾
- 红果参
- 活血丹
- 甘青铁线莲
- 东菊
- 蛇退
- 口蘑
- 棱子芹
- 苦荞头
- 勒马回
- 冷饭果
- 东风橘
- 栗
- 苦生叶
- 金鸡豇豆
- 叩头虫
- 苦参
- 接筋草
- 金雀马尾参
- 金匙叶草
- 寄居蟹
- 柳叶藓
- 栾樨
- 炉甘石
- 卵叶橐吾
- 栾华
- 柳叶亚菊蒿
- 狸肉
- 林荫千里光
- 楼梯草
- 六棱菊
- 鸡蛋壳
- 勒管草
- 栗树皮
- 灵猫骨
- 灵香草
- 卵叶寄生
- 吕宋果
- 漏芦
- 乱角莲
- 柃寄生
- 柳白皮
- 柳絮
- 梨枝
- 灵香蒿
- 凉喉茶
- 华山参
- 柳花
- 栗花灯心草
- 六月雪叶
- 兰花根
- 冷饭果叶
- 柳叶菜
- 栗树根
- 苦树皮
- 灵砂
- 苦蘵根
- 六蛾戏珠
- 刘寄奴
- 李树胶
- 林背子
- 灵芝
- 灵芝草
- 柃木
- 柳屑
- 梨树根
- 苦木
- 苦楝叶
- 岭南杜鹃
- 栗壳
- 栗毛球
- 梨木皮
- 苦竹叶
- 冷杉果
- 凉伞盖珍珠
- 廉姜
- 宽筋藤
- 昆明鸡血藤
- 梨果仙人掌
- 苦天茄叶
- 烂茶叶
- 犁头草
- 两广瘤足蕨
- 两指剑
- 亮叶桦
- 凉粉草
- 李核仁
- 宽羽线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