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叶蚊母树根
《中华本草》:杨梅叶蚊母树根
拼音注音
Yánɡ Méi Yè Wén Mǔ Shù Gēn
英文名
root of Myrica-like Distylium
出处
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金缕梅科植物杨梅叶蚊母树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stylium myricoides Hems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
杨梅叶蚊母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有鳞垢;老枝无毛,有皮孔。叶互生;叶柄长5-8mm,有鳞垢;托叶早落;叶革质,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5-11cm,宽2-4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上部有数个小齿突,上面绿色,干后暗晦无光泽,下面无毛。总状花序腋生,长1-3cm;雄花与两性花在同一个花序上,两性花位于花序轴的顶端;苞片披针形,长2-3mm;萼筒极短,萼齿3-5个;雄蕊3-8个;子房上位,有星状毛,花柱长6-8mm;雄花的萼筒很短,雄蕊长短不一。蒴果卵圆形,长1-1.2cm,有黄褐色星状毛,裂为4片。种子长6-7mm,褐色,有光泽。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生于亚热带常绿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根长圆锥形,大小长短不一。表面灰褐色。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气微,味淡。
性味
味辛;微苦;性平
归经
脾;肝经
功能主治
利水渗湿;祛风活络。主水肿;手足浮肿;风湿骨节疼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根:治手足浮肿。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三颗针
- 轮叶铃子香
- 白花九里明
- 红花山牵牛
- 两栖蓼
- 金珠柳
- 黄缅桂
- 断线蕨
- 蛇附子
- 薄荷素油
- 青桐翠木
- 冰片
- 仰天钟根
- 对叶油麻根
- 三叶铜钱草
- 蟛蜞
- 竻苋菜
- 钟乳石
- 红靛
- 针刺铁仔
- 细叶马料梢
- 白淋草
- 如意草
- 紫背草根
- 稷米
- 腊瓣花
- 美丽鳞毛蕨
- 刺叶楤木
- 筋藤
- 山麻黄
- 猪蓼子草
- 苦竹沥
- 白胶香
- 赛繁缕
- 乌龟
- 残槁蔃
- 洋草果
- 软丝藻
- 巴豆叶
- 白花杆
- 紫鸭跖草
- 大花剪秋罗
- 大绿藤
- 白苏子油
- 落霜红根
- 花姬蛙
- 五加皮
- 苏铁果
- 追骨风
- 花皮胶藤
- 姜黄
- 两面青
- 川谷根
- 苦草
- 穗花蛇菰
- 蜢臂兰
- 吊兰
- 榆树
- 礞石
- 酸水草
- 堵喇
- 蔓荆子
- 鲤鱼
- 圆节山蚂蝗
- 大叶树萝卜
- 小花黄堇
- 丁癸草
- 大青盐
- 假酸浆子
- 麻油
- 四楞蒿
- 胖血藤
- 癣草
- 单头紫菀根
- 山荆子
- 癞皮根
- 无漏子
- 野扁豆
- 赤扬
- 水茴香
- 射尿(虫另)
- 荨麻
- 入地蜈蚣
- 蜂房
- 蜂药
- 金荞麦
- 香圆子
- 银箔
- 水玉簪
- 水红花子
- 黄杨叶
- 对叶林根
- 荔枝草
- 火炭母草根
- 白杨树根皮
- 雄鸡口涎
- 僵蛹
- 土黄芩
- 树舌
- 红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