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风子
《中华本草》:岩风子
拼音注音
Yán Fēnɡ Zǐ
来源
药材基源:为铁线蕨科植物假鞭叶铁线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diantum malesianum Ghatak[A.candatum Bedd.]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植株高15-25cm。根茎短而直立,连同叶柄基部密被棕色、线状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5-8cm,圆柱形,棕色,略有光泽,向上连同叶轴被有棕色多细胞长硬毛;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0-18cm,宽1.5-3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一回羽状;羽片12-25对,互生,略斜展,有短柄,斜扇形或三角形,基部斜楔形,上缘浅裂至中裂,第1对羽片通常为半圆形,下部的长4-8mm,宽6-12mm,顶生羽片扇形或菱形;叶片纸质,表面疏生白色多细胞毛或无毛,背面密被向外缘的白色及多细胞状伏贴长毛和棕色多细胞粗毛;叶轴顶端有时延伸成鞭状,着地生根,行无性繁殖;叶脉单侧多回二叉分枝。孢子囊群近圆形或长圆形,背生于羽片上缘裂片上,每羽片5-12枚;囊群盖近圆形或肾形,棕色,全缘,有多细胞毛。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钙质土或石灰岩上,常见于较干燥石岩上或墙基处。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
苦;凉
功能主治
利水通淋;清热解毒。主淋证;水肿;乳痈;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合子草
- 三叶排草
- 三叶金锦香
- 寻骨风
- 木麻黄种子
- 山蒟
- 钓鱼竿
- 鹅喉管
- 须叶藤
- 入地蜈蚣
- 小白蒿
- 栗子
- 兰石草
- 圆柏叶
- 向日葵叶
- 杏叶
- 钉耙七
- 东莨菪
- 云南希草
- 地钱
- 鹿胆
- 细叶马料梢
- 崇澍蕨
- 黄藤
- 臭梧桐子
- 火头根
- 三色堇
- 罗盖叶
- 山柑算盘子
- 蟛蜞
- 藤杜仲
- 水丁香
- 山大颜
- 心叶兔耳风
- 香茅根
- 点地梅
- 草蛛
- 九龙盘
- 甜瓜子
- 牛角瓜
- 樟
- 芋梗
- 贵州獐牙菜
- 竹黄
- 茶膏
- 川莓
- 紫荆木
- 豆瓣绿
- 狼萁草
- 干檀香
- 红花苗
- 芒花
- 马蹄荷根
- 四叶萝芙木
- 小人参
- 娃儿藤
- 牛嗓管树根
- 蒲公英
- 翅卫矛
- 腺毛金星蕨
- 麦饭石
- 榆拟层孔菌
- 黄山鳞毛蕨根
- 龙棕
- 福建胡颓子叶
- 黄水枝
- 石龙胆
- 泥胡菜
- 蓝花石参
- 石笔海胆
- 小狮子
- 卷心菜
- 草泽泻
- 凤凰木
- 麦刺藤叶
- 苦天茄叶
- 菥蓂
- 地浆
- 毛桐
- 兔子毛
- 山丹
- 长毛风毛菊
- 丝瓜皮
- 橄榄根
- 斑竹根
- 华金腰子
- 大高良姜
- 阔齿兔唇花
- 棣棠花
- 金橘根
- 地蜂子
- 蜈蚣藻
- 油渣果
- 金盏草
- 甘肃棘豆
- 扇叶阴地蕨
- 赤小豆花
- 光头稗子
- 秦艽
- 柏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