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叶丁香
《中华本草》:羽叶丁香
拼音注音
Yǔ Yè Dīnɡ Xiānɡ
别名
山沉香
出处
出自《宁夏中草药手册》
来源
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羽叶丁香的根或枝干。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ringa pinnatifolia Hemsl.采收和储藏:根,全年均可采挖,以秋末为好。挖取树根,险净外皮,晒干。夏、秋季采枝条.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
直立灌木,高1-4m。树皮呈片状剥裂。小枝常呈四棱形,无毛,疏生皮孔。叶为羽状复叶,长2-8cm,宽1.5-5cm;叶柄长0.5-1.5cm;具小叶7-11枚;叶轴有时具狭翅;叶片先端锐尖至渐尖或钝,常具小尖头,基部楔形至近圆形,常歪斜,叶缘具纤细睫毛,无小叶柄。花两性;圆锥花序由侧芽抽出,稍下垂,长2-6.5cm,宽2-5cm;花梗长2-5mm;花萼钟状,长约2.5mm,萼齿三角形,先端锐尖、渐尖或钝;花冠白色、淡红色,略带淡紫色,长1-1.6cm,花冠管略呈漏斗状,长0.8-1.2cm,裂片卵形、长圆形或近圆形,先端锐尖或圆钝,不呈或略呈兜状;雄蕊2,花药黄色,长约1.5mm,着生于花冠管喉部以至距喉部达4mm处。蒴果长圆形,长1-1.3cm,先端凸尖或渐尖。种子扁平。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灌丛。资源分布:分布于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
性味
辛;性微温
归经
胃;肾经
功能主治
温中;降气;暖肾。主脘腹冷痛;寒喘;子宫下垂;脱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g;或研末。外用:适量,烧灰调涂;或烧烟熏。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羽叶丁香
拼音注音
Yǔ Yè Dīnɡ Xiānɡ
别名
山沉香(《宁夏中草药手册》)。
出处
《宁夏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木犀科植物羽叶丁香的根或枝干。全年采挖,以秋末为好。挖取树根,除净外皮,晒干。
原形态
直立灌木,高可达3~4米。树皮灰褐色。羽状复叶;小叶7~11片,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有短柄,先端圆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圆锥花序腋生;花淡紫色。蒴果红褐色,长不足1厘米。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灌木丛中。
性味
辛,微温。
功能主治
降气,温中,暖肾。
复方
①治寒喘:山沉香一钱五分,五味子、附子各二钱。水煎服。
②治胃腹胀痛:山沉香、小茴香各一钱五分。水煎服。
③治子宫下垂,脱肛:山沉香适量,烧烟熏患处。
④治皮肤擦伤:山沉香烧灰,加香油调成糊状外涂,可防止发炎。(性味以下出《宁夏中草药手册》)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红敷地发
- 毛叶石楠根
- 蒙疆苓菊
- 云南红豆蔻果
- 狐头
- 乌蛇膏
- 竹鱼
- 蒲黄
- 黄花香薷
- 一枝旗
- 绿玉树
- 蜈蚣刺
- 白鹅膏
- 羊肾
- 獐骨
- 鹰爪枫
- 五叶薯
- 荫风轮
- 冷蕨子草
- 银叶树
- 紫木通
- 醉魂藤
- 白石英
- 人乳汁
- 白桦皮
- 竹节七
- 樟树果
- 臭黄荆子
- 密马
- 庐山石韦
- 大山黧豆
- 梵天花根
- 木荷
- 旋花苗
- 石蔓藤
- 牛抄藤
- 马唐
- 金橘露
- 棕榈皮
- 虫实
- 天目木兰
- 小扁豆
- 戴星草
- 大黑头草
- 花苜蓿
- 肉桂
- 蘽根
- 蚱蜢
- 刺楸茎
- 马鬐膏
- 喜树叶
- 土附子
- 癞皮根
- 尖尾风根
- 狗娃花
- 倒莓子
- 鲎壳
- 旱柳
- 牛奶树
- 小蓑衣藤
- 虎头兰
- 骨碎补毛
- 山鸢尾
- 马骝卵
- 密毛桃叶珊瑚果
- 黄瓜皮
- 麋角
- 小马齿苋
- 臭山羊
- 糕菜
- 蛏肉
- 西南金刚藤
- 刀口药
- 鬼盖
- 棱子芹根
- 漆树木心
- 银耳
- 海州常山
- 浙皖粗筒苣苔
- 萝藦
- 葱须
- 臭牡丹
- 王孙
- 小果金花茶叶
- 华南铁角蕨
- 翅卫矛
- 豆腐渣果根
- 毛木通
- 水黄
- 五叶壁藤
- 五色梅叶
- 蚌兰花
- 蒙自水芹
- 吊山桃
- 杏树皮
- 莎木面
- 木耳
- 川黔鸭脚木
- 山银柴胡
- 白背叶(峨嵋山胡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