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青菜
《中华本草》:岩青菜
拼音注音
Yán Qīnɡ Cài
别名
雅头还羊、丫头还阳
来源
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鄂西粗筒苣苔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iggsia speciosa (Hemsl.) Craib.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鄂西粗筒苣苔 多年生无茎草本。叶全部基生;叶柄长约4.5cm,密被白色柔毛;叶片长圆形或椭圆状狭长圆形,长3-8cm,宽0.8-3.2cm,先端钝,基部渐窄而偏斜,边缘具锯齿和钝齿,两面被白色短柔毛,下面沿脉具锈色长柔毛。聚伞花序,1-6条,每花序具1-2花;花序梗脉具锈色长柔毛。聚伞花序,1-6条,每花序具1-2花;花序梗长9-16cm,聚伞花序,1-6条,每花序具1-2花;花序梗长9-16cm,被褐色长柔毛;苞片对生,条形,长3-17mm,被白色短柔毛;花萼长6-10mm,5裂至近基部,裂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约5mm,外面褐褐色长柔毛;花冠紫红色,粗筒状,下方肿胀,长3.5-5.3cm,我面疏被短柔毛,内面下唇一侧具两条黄褐色斑纹,有时有紫色斑点,筒长约3.5cm,上唇2裂至中部,裂片宽三角形,下唇3裂至中部,裂片长圆形,先端圆形;能育雄蕊4,花丝疏被腺状柔毛,花药肾形,花药成对连着,退化雄蕊着生于花冠基部;花盘环状;雌蕊疏被腺状短柔毛;子房线状长圆形,长约2cm,花柱短,长约3mm,柱头2,近圆形。蒴果线状披针形,长6-6.8cm。种子小,多数。花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600m的山坡阴湿岩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醅、湖南南部、四川东部。
性味
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
祛风解表;解毒消肿。主感冒头痛;筋骨疼痛;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野把子
- 红门兰
- 松塔
- 桦桃树
- 女贞子
- 扶桑叶
- 楸树
- 槐耳
- 囊距翠雀
- 有柄石韦
- 小蜡树
- 柠檬桉叶
- 海参肠
- 骆驼肉
- 南瓜叶
- 山樱桃核
- 千金子
- 山甜茶
- 毛莸
- 大五爪金龙
- 旱冬瓜
- 芨芨草
- 扭序花
- 红铁泡刺
- 海南虎皮楠
- 槐米
- 白芷叶
- 大花卫矛
- 引水蕉
- 江篱
- 斑竹花
- 南蛇藤
- 大荨麻
- 浮石
- 栗
- 松节
- 番木瓜
- 树地瓜
- 小血光藤
- 毛赤车
- 笔仔草
- 凫羽
- 水菇里
- 海胆
- 南蛇藤叶
- 波缘假瘤蕨
- 白饭树
- 土阿魏
- 山甘草根
- 山橘叶
- 蒴藋赤子
- 红线麻
- 九管血
- 红蒂蛇
- 柠条子
- 油桐根
- 女儿红叶
- 聚叶虎耳草
- 骆驼脂
- 棉子油
- 南瓜七
- 狗尾花
- 山羊肉
- 月光花
- 伏龙肝
- 大串连果
- 金刚藤头
- 栾华
- 牙痈草
- 波棱瓜
- 白刺花
- 天水蚁草
- 山毛藓
- 白垩
- 橙子
- 楠木皮
- 白附子
- 栘依果
- 山甘草
- 柿花
- 野京豆
- 山扁豆子
- 昏鸡头
- 茉莉
- 大叶云实
- 柚皮
- 南酸枣
- 山绿茶
- 南板蓝根
- 山杜仲
- 南蛇竻根
- 福参
- 多花野牡丹
- 奶浆木
- 莺
- 草鞋青
- 牛嗓管树根
- 小药木
- 山稔叶
- 胡颓子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