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酸
《中华本草》:岩酸
拼音注音
Yán Suān
别名
独牛、酸杆杆、一面锣、岩丸子,石鼓子,一口血。
出处
本品原名独羊,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十七卷石草类,云:“独牛生云南山石间。初生一叶,似秋海棠叶而光滑无锯齿,淡绿厚脆,疏纹数道,面有紫晕如指印痕。茎高三四寸,从茎上发苞开花。花亦似海棠,只二瓣,黄心一簇。”所述及附图特征与现柔毛秋海棠颇似。
来源
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柔毛秋海棠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onia henryi Hemsl.
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onia henryi Hemsl.
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多年生小草本,高4-12cm。块茎圆球形;无茎。通常有1叶(有时有2-3叶),叶柄长4-8cm,有柔毛;叶片圆心形,长宽约3-7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凹口张开,近对称,两面具伏生柔毛,边缘有细圆齿。叶柄纤细,长4-8cm,有柔毛。二歧聚伞花序从地下生出,总花梗长7-17cm,有柔毛,花2-3朵,粉红色;雌雄花各有花被片4。蒴果长近1.8cm,略具柔毛,有3翅,1翅较大,狭三角形,尖头。花、果期秋季。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阴湿山地石隙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
味苦;酸。性微寒
功能主治
活血消肿;止血;解毒利湿。主跌打损伤;骨折;关节肿痛;狂犬咬伤;咯血;尿血;红崩白带;淋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望月砂
- 秧青
- 千年耗子屎种子
- 破牛膝
- 山荆子
- 金不换
- 蜣螂
- 将军树
- 牛胞衣
- 笔罗子
- 石青菜
- 虫牙药
- 金雀花
- 山羊肝
- 荠苨
- 赤芍药
- 满山红油
- 水枇杷
- 地骷髅
- 猫爪子
- 鸡血七
- 一匹草
- 林荫千里光
- 茱苓草
- 大肺经草
- 血党
- 箭叶蓼
- 三消草
- 长春花
- 大将军
- 鱼鳔
- 薤白
- 红果参
- 番荔枝叶
- 蝎子七
- 小飞蓬
- 滇南美登木
- 犁头草
- 茜草根
- 硼砂
- 蛤蟆草
- 豇豆壳
- 金钟花
- 黄颔蛇骨
- 浆水
- 粉条儿菜
- 夏至草
- 金鸡尾
- 苦碟子
- 蟹爪
- 毛大丁草根
- 簇生卷耳
- 钻地风
- 裂叶秋海棠
- 黄水茄
- 小红藤
- 荠菜花
- 铁落
- 钓鱼竿
- 蝮蛇骨
- 九里香
- 苜蓿
- 猪殃殃
- 天香炉
- 栝楼皮
- 鲜黄连
- 一点红
- 鳕鱼鳔
- 杜仲藤
- 乌桕木根皮
- 牛金子
- 剪刀草
- 红豆蔻
- 苦草
- 牡丹花
- 香石藤果
- 春花木
- 横经席
- 马牙七
- 桃耳七
- 獾油
- 花椒叶
- 玄精石
- 烂茶叶
- 对叉疔药
- 过山蕨
- 黄龙藤
- 芭蕉叶
- 带刺马鞭
- 极丽马先蒿
- 绵参
- 玉簪
- 三颗针
- 水麻tiao
- 百眼藤
- 秋子梨
- 大红袍
- 十两叶
- 百部
- 小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