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豆
《中华本草》:黎豆
拼音注音
Lí Dòu
别名
虎豆、狸豆、巴山虎豆、鼠豆。
英文名
Seed of Capitateflower Velvetbean
出处
出自1.《尔雅》郭璞注:摂,今虎豆,缠蔓林树而生。荚有毛刺。2.《本草拾遗》:黎豆,生江南,蔓如葛,子如皂荚子,作狸首文,故名黎豆。3.《纲目》:狸豆野主,山人亦有种之者,三月下种生蔓,其叶如豇豆叶,但文理偏斜。六、七月开花成簇,紫色,状如扁豆花,一枝结荚十余,长三、四寸,大如拇指,有白茸毛,老则黑而露筋,宛如干熊指爪之状,其子大如刀豆子,淡紫色,有斑点如狸文,煮去黑汁,同猪鸡肉再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头花黎豆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izolobium capitatum (Sweet)O.Kuntze[Mucuna capitata Sweet;Carpopogon capitatum Roxb.]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打下种子。
原形态
头花黎豆 一年生缠绕草本。全株被白色疏柔毛。三出复叶;顶生小叶宽卵形,长6-9cm,宽4.5-7cm,先端钝圆,有短尖,基部圆楔形,侧生小叶偏斜;小托叶刚毛状。总状花序短缩成头状,腋生;萼钟状,二唇形,下面一个萼齿较长,密被白色短硬毛;花冠深紫色,长2.5-3cm;雄蕊10,二体,(9)十1;子房有棕色毛,花柱丝状,有白色短柔毛。荚果木质,条形,深棕色,长约9cm,宽约1.5cm,密被淡黄色短柔毛。种子灰白色,肾形,长约1.5cm,宽1cm,周围有围领状隆起的白色种阜。花、果期10月。
生境分布
常为栽培,分布于江苏、安徽。
形状
性状鉴别 种子扁椭圆形式肾形,长约1.4cm,宽约1cm,厚约6mm表面灰白色,有灰黑色斑纹,微皱缩,略具光泽,边缘有灰黑色种脐,长约6mm,宽约1.5mm,种脐色。飞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
化学成分
种子含L-3,4-二羟基苯丙氨酸(L-3,4-dihydroxyphebnylalanine),含量达2.65%,色氨酸(tryptophan),胱氨酸(cystine),蛋氨酸(methio-nine)。[br]全株含L-多巴(L-dopa)。
性味
味甘;微苦;性温
归经
肺;脾经
功能主治
益气;生津。主消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煮食。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黎豆
拼音注音
Lí Dòu
别名
虎豆(《尔雅》郭璞注),狸豆(《纲目》),巴山虎豆、鼠豆(《植物名实图考》)。
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豆科植物头花黎豆的种子。秋后果实成熟时采收。
原形态
头花黎豆,又名:欇、虎櫐(《尔雅》),横欇(《尔雅》郭璞注)。
一年生缠绕草本,全体被疏柔毛。3出复叶,小叶片卵形,长6.5~9.5厘米,宽4~7.5厘米,先端圆,有细尖:小托叶刚毛状。头状花序,有很短的总花梗;萼钟状,2唇形,密被银色短柔毛;花冠深紫色,长25~30毫米;雄蕊10,9和1两束;花柱丝状,通常有短柔毛。荚果深棕色,长约9厘米,密被银灰色茸毛;种子2~5颗,白底有灰色斑纹,或灰色底有黑色斑纹,长约1.4厘米,宽1厘米,厚6毫米,种脐长6毫米,有围领状隆起的白色种阜。花果期10月。
生境分布
安徽黄山有栽培。
化学成分
种子中分出L-3,4-二羟基苯丙氨酸1.9%,测定含量为2.65%。未测出生物碱、鞣质、皂甙。
性味
《纲目》:"甘微苦,温,有小毒。"
归经
《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功能主治
《纲目》:"温中,益气。"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三角草
- 白石榴花
- 金牛草
- 草木樨
- 苜蓿根
- 煨姜
- 螲蟷
- 柿花
- 理肺散
- 木莲
- 蛇鲻
- 三角泡
- 蟑螂
- 蜀葵
- 龙牙楤木果
- 八角莲
- 灰毛婆婆纳
- 过岗龙
- 鼠矢枣
- 大避债蛾
- 四季素馨花
- 莲座革菌
- 紫草茸
- 石梓
- 紫藤
- 鸢胆
- 牛筋刺寄生
- 瑞香狼毒
- 鹿耳韭
- 短柄枹栎虫瘿
- 鸥
- 金钱苦叶草
- 光杆琼
- 短柄忍冬
- 朝天罐
- 臭矢菜
- 猪肉
- 荛花
- 磨盘草子
- 乌蛇
- 七爪风
- 槠子
- 向日葵花托
- 短蕊万寿竹
- 松下兰
- 美味牛肝
- 虎尾草
- 花血藤
- 鲨鱼皮
- 苘实
- 茴香虫
- 血苋
- 苏铁根
- 蚯蚓
- 桤木
- 猕猴梨
- 铁扫竹
- 山大颜
- 寄居蟹
- 女贞根
- 罗汉松
- 蛇眼草
- 盘龙参
- 香秋海棠
- 生等[藏药名]
- 苍山冷杉
- 粽粑叶
- 鱼香根
- 龙珠果
- 紫花芥子
- 荔枝藤
- 砧草
- 鸡肾参
- 矩叶酸藤果
- 棕榈
- 檵花叶
- 鲨鱼油
- 锯齿王根
- 甜地丁
- 厚朴花
- 绒背蓟
- 红丝线
- 蝌蚪
- 紫背草
- 峨三七
- 苍耳根
- 功劳根
- 鸡血莲
- 琼越线蕨
- 海龙
- 铁轴草
- 鸡爪七
- 两色瓦韦
- 鸡谷草
- 龙牙楤木
- 帚菌
- 红活麻
- 鸭脚木
- 马蔺子
- 锦地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