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人狗
《中华本草》:咬人狗
拼音注音
Yǎo Rén Gǒu
别名
刺晕、咬人猫
出处
《纲目拾遗》据《台湾府志》载:“咬人狗其木甚松,手掐之便长条迸起,可为火具。木高丈余,叶长大似烟叶,有毛刺,刺人入毛孔甚痒,搔之发红痛,一昼夜乃止。”所述其原植物与今荨麻科植物咬人狗火麻树相符。
来源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咬人狗火麻树的嫩枝叶及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ndrocnide meyeniana(Nalp.)Chew[Urtica meyeniana Walp.;Laportea pterostigma Wedd.;Laportea meyeniana(Walp.)Warb.]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常绿小乔木。树皮灰白色,平滑,小枝、叶柄、叶背及花序被白色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5-13cm:叶片长圆状卵形,长15-40cm,基部宽,浅心形,上面光滑,下面被刺毛,全缘或有齿;羽状脉。雌雄异株;雄花为圆锥花序;雌花生于花枝顶端,呈2列着生于扁平的团伞花序托上,紫色或白色。瘦果扁球形,直径2-3c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平地或山麓阴湿地及溪岸边。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
性味
辛;性温
功能主治
解毒散结;消肿。主瘰疬;痈肿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注意
叶上毛刺有毒,刺入人毛孔后即致瘙痒,继而红肿、灼痛,故使用时切勿使毛刺刺伤皮肤。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黄花香
- 西南山茶
- 雉
- 紫金莲
- 大肺筋草
- 奶浆果
- 木蝴蝶树皮
- 喉咙草
- 水百合
- 铁篱笆
- 密毛桃叶珊瑚叶
- 小红人
- 檀根
- 白梅花
- 鸭公树子
- 泡桐
- 橹罟子
- 凤丫草
- 狭叶荨麻
- 窿缘桉叶
- 见血飞
- 角盘兰
- 了哥王根
- 翠雀花
- 尖齿耳蕨
- 伽蓝菜
- 小蓝花地丁
- 南瓜瓤
- 牛羊草结
- 醉针茅根
- 鸡子黄
- 满江红根
- 蝈蝈
- 走马芹
- 蜇砂
- 长毛风毛菊
- 灰树花
- 苏铁
- 如意草
- 水虾子草
- 六月雪
- 皱巴坚螺
- 野苎麻
- 黄藁本
- 金背枇杷果
- 四块瓦
- 毛叶柿叶
- 合欢花
- 竹叶吉祥草
- 六轴子
- 短叶蹄盖蕨
- 暗紫贝母
- 人参娃儿藤
- 南亚新木姜
- 火秧竻叶
- 毛叶嘉榄
- 薄荷油
- 丛枝蓼
- 鸡树条
- 满天星
- 秦岭冷杉
- 藏红花
- 玉米黑粉
- 金刚藤
- 紫革耳
- 黄金凤
- 粉防己
- 羌活
- 冬葵叶
- 华南毛蕨
- 鳝鱼头
- 猕猴桃藤
- 土当归
- 鹅肠草
- 茶子
- 红葱
- 毛五加皮
- 苔垢菜
- 赤地榆
- 葛根
- 佛手柑
- 滇榧子
- 轻粉
- 小槐花
- 白花杆
- 霞天膏
- 岩白菜
- 独脚蟾蜍
- 牡荆沥
- 臭樟
- 竹象鼻虫
- 豌豆七根
- 山芹
- 马边绣球
- 蚤休
- 绿青
- 鹿尾
- 栾华
- 甜杏仁
- 辽东鳞毛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