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子木
《中华本草》:翅子木
拼音注音
Chì Zǐ Mù
来源
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翅子树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ospermum acerifolium Willd.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叶,鲜用。
原形态
翅子树 大乔木。树皮光滑,幼枝密被茸毛。叶互生;叶柄粗壮,具条纹;托叶条裂,早落;小苞片条裂或掌状深裂;叶片革质,近圆形或长圆形,全缘、浅裂或有粗齿,长24-34cm,宽14-29cm,先端截形或近圆形,并有浅裂或突尖,基部心形,上面被稀疏毛或几无毛,下面密被淡黄色或带灰色的星状茸毛;基生脉7-12条,叶脉在叶背凸出。花单生,白色,芳香;萼片5,条状长圆形,长9cm,宽7mm,外面密被黄褐色茸毛,内面被白色长柔毛;花瓣5,条状长圆形,略成楔形,宽7mm,比萼稍短,无毛;退化雄蕊棒状,有毛;雄蕊15,每3个集合成群与退化雄蕊互生;子房长圆形,具5个棱角,5室。蒴果木质,长圆状圆筒形,具柄,有5个不明显的凹陷面或浅沟,长10-15cm,宽5-5.5cm,初被淡红褐色茸毛,后无毛,先端钝,基部渐狭,每室有种子多颗。种子斜卵形,压扁状,具翅,翅大而薄,褐色,光滑。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1780m的山坡上。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南部,福建、台湾有栽培。
形状
性状鉴别 叶片近圆形或长圆形。长24-34cm,宽14-29cm。顶端截形或近圆形,并有浅裂或突尖,全缘,浅裂或有粗齿,基部心形,叶面被稀疏的毛或几无毛,叶背密被淡黄色或带灰色的星状茸毛,基生脉7-12条,叶脉在叶背凸出,革质。叶柄粗壮,有条纹。气微,味微苦。
化学成分
树皮含酸性多糖(acidic polysaccharide),胱氨酸(cyst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酪氨酸(tyro-sine)及亮氨酸(leucine)。叶含山柰酚-3-O-半乳糖甙即三叶豆甙(kaempferol-3-galactoside, trifolin),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甙(luteolin-7-O-β-D-glucoside),木犀草素(luteolin)及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甙(luteolin-7-O-β-D-glucuronide)。
性味
微苦;平
功能主治
散瘀止血。主跌打肿痛;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花椒叶
- 赤瓟根
- 紫木通
- 马醉木
- 山核桃皮
- 树茭瓜果
- 落花生
- 益母草
- 蔓草虫豆
- 山乌桕叶
- 天香炉
- 华东瘤足蕨
- 美人蕉花
- 单体蕊黄芪
- 蜀漆
- 柑叶
- 九牛薯
- 桂花
- 白线蛇
- 红树叶
- 野拔子
- 干冬菜
- 榧花
- 光亮密网蕨
- 鼠胆
- 小石松
- 波棱瓜
- 玫瑰露
- 梁王茶
- 寄居蟹
- 山橘
- 柏子仁
- 小岩白菜
- 细叶黄杨
- 竹(鼠留)子油
- 鸬鹚翅羽
- 黄断肠草
- 鼬瓣花
- 木姜子茎
- 红芋
- 刺蓼
- 蜂乳
- 红茴香叶
- 鮧鱼目
- 芭茅
- 台湾土豆蔻
- 密花树
- 海金沙草
- 朱蕉
- 钓樟枝叶
- 挂兰
- 金箔
- 赛北紫堇
- 湖瓜草
- 女菀
- 蝌蚪
- 臭黄荆根
- 黑虎七
- 根辣
- 禾叶墨斛
- 野牡丹
- 温大青
- 三角叶风毛菊
- 海蛇
- 地磨薯
- 金丝藤
- 枫香树叶
- 构树
- 苦果
- 千屈草
- 黄栎
- 庵 (艹闾)子
- 千里找根
- 鼠妇
- 黑石耳
- 黄龙藤
- 胡葱子
- 点地梅
- 豆腐渣
- 黑心解
- 南亚新木姜
- 大黄茎
- 透骨草
- 乌龟
- 土瓜
- 角翅卫矛
- 铁箭矮陀
- 庵闾
- 广东土南星
- 鹊豆
- 银丝杜仲
- 粉背蕨
- 鲟鱼
- 凤尾铁角蕨
- 橹罟子
- 擘蓝
- 粗叶木
- 柳叶见血飞
- 醋
- 软骨过山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