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膝茎叶
《中华本草》:牛膝茎叶
拼音注音
Niú Xī Jīnɡ Yè
出处
出自《本草图经》
来源
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牛膝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hyranthes bidentata Bl.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均可采收,洗净,鲜用。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70-120cm。根圆柱形,直径5-10mm,土黄色。茎有棱角或四方形,绿色或带紫色,有白色贴生或开展柔毛,或近无毛,分枝对生,节膨大。单叶对生;叶柄长5-30mm;叶片膜质,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12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两面被柔毛。穗状花序项生及腋生,长3-5cm,花期后反折;总花梗长1-2cm,有白色柔毛;花多数,密生,长5mm;苞片宽卵形,长2-3mm,先端长渐尖;小苞片刺状,长2.5-3mm,先端弯曲,基部两侧各有1卵形膜质小裂片,长约1mm;花被片披针形,长3-5mm,光亮,先端急尖,有1中脉;雄蕊长2-2.5mm;退化雄蕊先端平圆,稍有缺刻状细锯齿。胞果长圆形,长2-2.5mm,黄褐色,光滑。种子长圆形,长1mm,黄褐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屋旁、林缘、山坡草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除东北以外的全国广大地区。在有些地区则大量栽培,河南产的怀牛膝为地道药材。
形状
性状鉴别 茎具四棱,有分枝,表面棕绿色,疏被柔毛,茎节略膨大如牛膝状。叶对生,多皱缩,展平后叶片卵形至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枯绿色,长5-10cm,宽2-7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或广楔形,全缘,两面被柔毛。气微味微涩。
化学成分
茎叶含蜕皮甾酮(ecdysterone),牛膝甾酮(I-nokosterone)[1];枝条含生物碱,含量在花期最高[2]。
性味
苦;酸;性平
归经
肝;膀胱经
功能主治
祛寒湿;强筋骨;活血利尿。主寒湿痿痹;腰膝疼痛;淋闭;久疟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纲目》:治寒湿痿痹,老疟,淋闭,诸疮。功同根,春夏宜用之。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牛膝茎叶
拼音注音
Niú Xī Jīnɡ Yè
出处
《本草图经》
来源
苋科植物牛膝的茎叶,7~8月采。
功能主治
治寒湿痿痹,腰膝疼痛,久疟,淋病。
《纲目》:"治寒湿痿痹,老疟,淋闭,诸疮。功同根,春夏宜用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捣汁或浸酒。
复方
①治气湿痹痛,腰膝痛:牛膝叶一斤。切,以米三合,于豉汁中煮粥,和盐、酱空腹食之。(《圣惠方》)
②治老疟久不断:牛膝茎叶一把。切,以酒三升服。令微有酒气。不即断,更作。(《肘后方》)
③治眼生珠管:牛膝茎叶捣绞取汁,日三、五度点之。(《圣惠方》)
④治毒蛇咬伤:牛膝叶(鲜)、乌桕叶(鲜)各等分。酌加红糖白酒少许,捣烂外敷,每天换药两次。另用牛膝叶、乌桕叶(均鲜)各一两。擂汁,加甜酒少许内服。(《江西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赤车使者
- 龙葵
- 炮仗筒
- 赤铜屑
- 峨参
- 车桑仔根
- 紫背草根
- 短体鳗
- 番荔枝叶
- 补骨脂
- 牛背鹭
- 牛蒡茎叶
- 牛蹄
- 长瓣马铃苣苔
- 糯米
- 莺
- 谷精草
- 雪山甘草
- 蜈蚣萍
- 鹰爪花根
- 瑞香叶
- 长梗玄参
- 东风草
- 鳗鲡
- 金鸡尾巴草根
- 钓鱼秆
- 鸭肫衣
- 牛耳枫子
- 看麦娘
- 牛耳枫枝叶
- 梓树
- 牛髓
- 黄麻叶
- 海杧果
- 二叶舌唇兰
- 香榧草
- 苦葛花
- 猪鬃刚
- 胃友
- 鹿蹄肉
- 龙骨莲
- 黎辣根
- 唐松草
- 矮茎冷水花
- 田旋花
- 阿月浑子
- 榕树果
- 鹅毛
- 雀
- 鸡心七
- 黄颔蛇
- 羚羊角
- 牛耳朵
- 两指剑
- 观音苋
- 万年青根
- 鹰爪花果
- 紫玉簪根
- 糯稻根须
- 琼枝
- 尾花细辛
- 同形鳞毛蕨
- 荸荠
- 牛白藤
- 粗皮松萝
- 牛胆
- 鸟不宿
- 黑珠芽薯蓣
- 半枫荷叶
- 鸟不企叶
- 樟脑
- 牛舌癀
- 皱巴坚螺
- 青木香
- 沙糖根
- 无花果根
- 维特他
- 麻滓
- 紫花络石
- 青羊肝
- 虫牙药
- 五爪金龙
- 峨眉紫金牛
- 獐肉
- 鹅胆
- 青羊胆
- 雕头
- 香豆蔻
- 钮子药
- 皮袋香根
- 篦子舒筋草
- 猬心肝
- 鸡脚参
- 雀梅藤
- 黑海参
- 巴掌草
- 榕须
- 网纹灰包
- 黑骨蕨
- 鸱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