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浆木
《中华本草》:奶浆木
拼音注音
Nǎi Jiānɡ Mù
别名
牛舌子树、小木通、一母三样、一种三苗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异叶榕的根或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heteromormorpha Hems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m。树皮灰褐色;幼枝红褐色,节短。叶互生,变异大;叶柄长 1.5-6cm,红色;托叶披针形.长约1cm;叶片倒卵状椭圆形、倒卵形、披针形或琴形,长7-18cm,宽2-7cm,先端长渐尖急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全缘或微波状,叶表面粗糙,背面有细小钟乳体;基生脉3条,短,红色,侧脉5-15对。花序托(榕果)成对生于叶腋,稀单生,无柄,球形或圆锥形,光滑,直径6-10mm,顶生苞片脐状,基生苞片3,卵圆形,成熟榕果紫黑色;雄花、瘦花生于同一花序托内壁;雄花散生,花被片火4-5,匙形,雄蕊2-3;瘿花花被片5-6,花柱短;雌花生于另一花序托内壁,花被片4-5,花柱侧生。瘦果。花期4-5月,果期5-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中海拔的山谷、水边、林区湿地。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
微苦;涩;微凉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化痰止咳;活血;解毒。主风湿痹痛;咳嗽;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柠条子
- 牛心果
- 牛毛七
- 草本三角枫
- 楠木
- 牛口涎
- 牛耳大黄
- 牛齿
- 闹狗药
- 藕
- 鸥
- 南瓜花
- 南苜蓿
- 南蛇竻苗
- 南蛇藤根
- 念珠根黄芩
- 牛尾泡
- 牛羊草结
- 逆阿落
- 钮子七
- 鲇鱼
- 南粤马兜铃
- 南鹤虱
- 女娄菜根
- 奴柘刺
- 宁油麻藤
- 拿虎
- 牛腰子果
- 牛蒡根
- 糯米泔
- 耐冬果
- 南瓜藤
- 女儿红根
- 女贞根
- 奶浆柴胡
- 牛嗓管
- 牛奶树
- 牛筋刺寄生
- 糯芋
- 南板蓝根
- 南蛇竻根
- 南蛇藤叶
- 南酸枣
- 女萎
- 片鸡尾草
- 柠鸡儿果
- 泥炭藓
- 牛含水
- 牛嗓管树
- 牛肝
- 南蛇藤
- 女贞皮
- 拟缺香茶菜
- 楠木皮
- 牛奶莓
- 泥胡菜
- 牛尾独活
- 牛尾菜
- 牛毛草
- 牛眼珠
- 牛耳岩白菜
- 糯米藤
- 脓见愁根
- 南沙参
- 奶浆果
- 牛脑
- 牛舌癀
- 脓见愁
- 欧活血丹
- 南瓜根
- 拟进里香
- 牛尾参
- 牛耳枫根
- 牛舌头
- 牛髓
- 糯米团
- 挪挪果
- 胖大海
- 牛儿藤
- 牛尾蒿
- 牛肾
- 糯米条
- 拟囊果芹
- 牛奶菜
- 牛屎树
- 牛肺
- 糯稻根须
- 欧绵马
- 扭子菜
- 牛毛毡
- 牛王肺筋草
- 牛黄
- 南牡蒿
- 牛抄藤
- 牛耳散血草
- 牛马藤
- 狼油
- 虎杖叶
- 柏子仁
- 无距耧斗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