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鬐膏
《中华本草》:马鬐膏
拼音注音
Mǎ Qí Gāo
别名
马膏、马鬐头膏、马脂
英文名
Horse fat
出处
出自《本草经集注》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科动物马项上的皮下脂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quus caballus orientalis Noack
采收和储藏:宰杀后取顶上的皮下脂肪,炼油,冷却。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quus caballus orientalis Noack
采收和储藏:宰杀后取顶上的皮下脂肪,炼油,冷却。
原形态
马,体格高大,骨骼肌发达,四肢强颈有力。体高1.27-1.60m,体重225-773kg。雌雄差异很大。马头面部狭长,耳小而尖,直立。鼻宽,眼大。从头顶起沿颈背至肩胛,具有长毛即鬃毛。两耳间垂向额部的长毛称门鬃。身体余部皆被短而均匀的毛,毛部也有长的鬃毛。我国马的品种较多,有蒙古、河曲、伊犁、三河、黑河等种,因品种不同,身体大小、毛色也有差异主要毛色有青毛、花毛、黑毛、栗毛等。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马属草原动物,善奔驰,草食。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脾;肾经
功能主治
生发;润肤;祛风。主脱发;白秃疮;皮肤皲裂;偏风口?僻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涂搽。
各家论述
1.《纲目》:按《灵枢经》云:卒口僻急者,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颊筋有热,则纵缓不收,以桑钩钩之,以生桑灰置坎中坐之,以马膏熨其急颊,以白酒和桂末涂其缓颊,且饮美酒,瞰炙肉,为之三拊而已。
2.《灵枢》无注本,世多不知此方之妙。窃谓口颊喎僻乃风中血脉也。手足阳明之筋络于口,会太阳之筋络于目,寒则筋急而僻,热则筋缓而纵,寒者急而热者缓也。急者皮肤顽痹,营卫凝滞。治法,急者缓之,缓者急之,故用马膏之甘平柔缓以摩其急,以润其痹,以通其血脉,用桂酒之辛热急束,以涂其缓,以和其营卫,以通其经络,桑能治风痹,通节窍也。病在上者,酒以行之,甘以助之,故饮美酒,啖炙肉云。
3.《别录》:主生发。
4.《纲目》:治手足皴粗,入脂泽,用疗偏风口喎僻。
2.《灵枢》无注本,世多不知此方之妙。窃谓口颊喎僻乃风中血脉也。手足阳明之筋络于口,会太阳之筋络于目,寒则筋急而僻,热则筋缓而纵,寒者急而热者缓也。急者皮肤顽痹,营卫凝滞。治法,急者缓之,缓者急之,故用马膏之甘平柔缓以摩其急,以润其痹,以通其血脉,用桂酒之辛热急束,以涂其缓,以和其营卫,以通其经络,桑能治风痹,通节窍也。病在上者,酒以行之,甘以助之,故饮美酒,啖炙肉云。
3.《别录》:主生发。
4.《纲目》:治手足皴粗,入脂泽,用疗偏风口喎僻。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马鬐膏
拼音注音
Mǎ Qí Gāo
别名
马膏(《灵枢》),马鬐头膏(《别录》),马脂(《丹房鉴源》)。
出处
《本草经集注》
来源
为马科动物马项上的皮下脂肪。
性味
①《别录》:"平。"
②《纲目》:"甘,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
①《别录》:"主生发。"
②《纲目》:"治面酐,手足皴粗,入脂泽,用疗偏风口歪僻。"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山香草
- 红车轴草
- 狐心
- 红梗草
- 血竭
- 酱头
- 木芙蓉叶
- 盒果藤
- 小柳拐
- 长白鱼鳞松
- 毛大丁草
- 化香树
- 鮹鱼
- 小接骨丹
- 姜皮
- 犀肉
- 胡颓子
- 灯台莲
- 香椿
- 红毛悬钩子
- 大叶刺篱木叶
- 大叶狼豆柴
- 红寒药
- 相思藤
- 和合草
- 红水芋
- 赛繁缕
- 五代同堂根
- 小叶昏鸡头
- 甲香
- 干檀香
- 乌蔹莓
- 马勃
- 大黄花
- 马肋巴
- 环草
- 小功劳
- 瓜蒂
- 鸬鹚翅羽
- 金丝藤仲
- 随手香
- 小赤麻根
- 大黑药
- 山麻根
- 栗壳牛肝菌
- 台湾海棠
- 梨木皮
- 蚌粉
- 见血封喉
- 桑瘿
- 细叶小羽藓
- 六大天王
- 金丝桃果实
- 鸡肉参
- 竹鼠子油
- 乌桕
- 西瓜
- 红花点地梅
- 菊花脑
- 海蟑螂
- 大青
- 蛇王藤
- 金箔
- 山菠萝根
- 石蟹
- 粪箕笃
- 心叶兔耳风
- 洋地黄
- 胡桃树皮
- 大过路黄
- 红对节子
- 浙贝母
- 杜松
- 桂花枝
- 小叶地不容
- 杜鹃
- 苦荞麦
- 云南柴桂
- 阳桃
- 云南蕊木
- 新疆木通
- 罗布麻
- 临时救
- 地红子根
- 小花清风藤根
- 芦花
- 白螺蛳壳
- 野茄树
- 手掌参
- 蔷薇叶
- 蚂蚁
- 大鲵
- 短毛熊巴掌
- 金发草
- 惊风草
- 参须
- 细叶大戟
- 血当归
- 云南五味子根
- 獾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