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嗓管树
《*辞典》:牛嗓管树
拼音注音
Niú Sǎnɡ Guǎn Shù
别名
撒罗夷、马耳子果、蜜心果、鼻涕果、粘心果(《云南中草药选》),野枇杷、大叶杜仲(《红河中草药》)。
出处
《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
为猕猴桃科植物澜沧水东哥的树皮。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常绿小乔木,高4~10米。茎多分枝,枝褐色,中空。叶互生,革质,长圆形,长约30厘米,宽约10厘米,上面绿色,下面淡褐色,边缘有细锯齿,侧脉达30余对,近平行,在叶背面突出;叶柄长2~4厘米。花阔钟形,粉红色,径约1厘米;圆锥花序腋生,长30~40厘米。果球形,径约1厘米,红褐色,浆果状,熟时发粘,甜而可食。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
生于沟边或密林中。分布云南、广西等地。
性味
①《云南中草药选》:"甘微涩,平。"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性凉,味酸。"
功能主治
①《云南中草药选》:"散瘀活血。治骨折,跌打损伤,慢性骨髓炎。"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止血生肌,散瘀消肿。治骨折,跌打伤,创伤出血,尿淋。"
③《红河中草药》:"治痈疮、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内眼:煎汤,3~5钱。
复方
治关节脱臼后肿痛:鼻涕果、鱼子兰,同捣烂敷患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备注
同属植物锥序水东哥亦同等入药。其主要区别为小枝及叶片下面沿脉被鳞片状糙伏毛。分布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西部。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山高粱
- 石南
- 长柄赤车
- 獭肝
- 鸡骨香
- 绒毛鸭脚木
- 白线薯
- 山蜡梅
- 粳米泔
- 向日葵
- 化香树
- 柱果木榄叶
- 大叶楠
- 莓叶委陵菜
- 山苏子根
- 茴香茎叶
- 小酒饼花
- 假荆芥
- 橘红珠
- 灵猫骨
- 短齿楼梯草
- 沙斑鸡
- 榅桲皮
- 飞扬草
- 大乌爪金龙
- 云南冻青叶
- 大叶钓樟
- 蚺蛇膏
- 柿叶
- 皂荚根皮
- 羊血
- 马槟榔
- 半边风
- 术苗
- 芜荑酱
- 鸡脚参
- 贯众
- 白常山
- 粗叶木叶
- 山艾叶
- 罗裙带根
- 盐酸树
- 檀香泥
- 罗星草
- 矮脚苦蒿
- 土荆芥
- 香唐松草
- 革耳
- 蘘荷子
- 尖尾风
- 熊油
- 山藤藤秧
- 胎生铁角蕨
- 奶椎
- 黄柏
- 腊梅
- 鱼眼草根
- 风兰
- 西藏花木通
- 麒麟菜
- 野素馨
- 酸浆
- 牛心果
- 四轮草
- 蔊菜
- 黄花菜
- 角螺
- 山乌珠叶
- 石防风
- 瓜蒂
- 岩葱
- 黑鹅脚板
- 接骨木花
- 玉簪
- 小牛肋巴
- 田葱
- 紫椴
- 荚蒾根
- 海鳗头
- 杉叶藻
- 秧鸡
- 大乌泡
- 黄花铁线莲
- 龙胆地丁
- 白蜡树叶
- 蓝花子
- 银边翠
- 花椒根
- 鸡毛菜
- 顶果膜蕨
- 香石藤果
- 金丝猴
- 蛇根草
- 矮子常山
- 黄杨叶
- 杨翠木
- 鸡矢藤
- 香青兰
- 扁青
- 滴水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