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花
《*辞典》:南瓜花
拼音注音
Nán Guā Huā
出处
《分类草药性》
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花,6~7月开花时采集。
性味
《分类草药性》:"性凉。"
功能主治
清湿热,消肿毒。治黄疸,痢疾,咳嗽,痈疽肿毒。
①《分类草药性》:"治咳嗽,提音,解毒,久远痼疾。"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消肿,除湿热;解毒,排痰,下乳,治黄疸病及痢疾;外敷治痈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南瓜花
拼音注音
Nán Guā Huā
英文名
Cushaw flower
出处
出自《分类草药性》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curbita moschata (Dch. Ex Lam.) Duch. Ex Poir.采收和储藏:6-7月开花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一年生蔓生草本,茎条达2-5m。常节部生根,密被白色刚毛。单叶互生;叶柄粗壮,长8-19cm,被刚毛;叶片宽卵形或卵圆形,有5角或5浅裂,长12-25cm,宽20-30cm,先端尖,基部深心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以,两面均被刚毛和茸毛,边缘有小而密的细齿。卷须稍粗壮,被毛3-5歧。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单生,花萼筒肿钟形,长5-6mm,裂片条形,长10-15mm,被柔毛,上部扩大成叶状,花冠黄色,钟状,长约8cm,5中裂,裂片边缘反卷,雄蕊3,花丝腺体状,长5-8mm,花室折曲;雌花单生,子房1赛马,花柱短,柱头3,膨大,先端2裂,果梗粗壮,有棱槽,长5-7cm,瓜蒂扩大成喇叭状。瓠果形状多样,外面常有纵沟。种子多数,长卵形或长圆形,灰白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性味
味甘;性凉
功能主治
清湿热,消肿毒。主黄疸;痢疾;咳嗽;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捣烂或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1.《分类草药性》:治咳嗽,提音,解毒,久远痼疾。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消肿,除湿热,解毒,排痰,下乳。治黄疸病及痢疾;外敷治痈疽。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小对叶草
- 庐山石韦
- 五代同堂
- 白头翁花
- 丝瓜
- 鸬鹚(鸬鹚)
- 波棱瓜
- 红土子
- 青通草
- 虎头兰
- 腐卑
- 锯叶竹节树
- 千年不烂心
- 白花蛇
- 窄叶鼠李
- 条叶垂头菊
- 仔榄树
- 野兔骨
- 三消草
- 小花清风藤根
- 槟榔花
- 柿子
- 鹿茸
- 玉米油
- 木黄连
- 雪人参
- 鸡爪七
- 九莲灯
- 荠菜
- 石楠
- 过墙风
- 竹(鼠留)子油
- 梧桐白皮
- 使君子
- 地下明珠
- 毛黐头婆
- 夜来香
- 江南卷柏
- 白托柄菇
- 八楞麻
- 圆柏
- 篦子三尖杉
- 水苏
- 小花花椒
- 蓟罂粟
- 黄皮果核
- 三叶槭根
- 粉苞苣
- 鹦鹉
- 野辣子
- 大尾摇
- 空筒泡
- 大薸
- 野罂粟
- 水半夏
- 西河柳
- 杨梅树
- 水黄杨木
- 黄毛耳草
- 仙鹤草根芽
- 假山皮条
- 藜芦
- 酢浆草
- 川滇桤木
- 不灰木
- 毛冬瓜根
- 汉中防己
- 珊瑚草花
- 测试
- 黄花岩松
- 大叶白纸扇
- 赤小豆
- 野决明
- 蓝花葱
- 密花山矾
- 蜻蜒兰
- 罗伞树
- 石龙胆
- 藏荆芥
- 山丹
- 苍蝇草
- 西藏角蒿
- 岩葱
- 楮皮间白汁
- 兜冠黄共享
- 油茶子
- 落花生油
- 香毛草
- 刷把草根
- 石通
- 臭冷杉
- 龙须参
- 海龙
- 莎草蕨
- 药老
- 盐肤木
- 豆渣树
- 半边菜
- 光里白
- 野杜仲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