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露
《中华本草》:茉莉花露
拼音注音
Mò Lì Huā Lù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
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茉莉的花之蒸馏液。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asminum sambac(L.)Ait.
原形态
直立或攀援灌木,高达3m。小枝圆柱形或稍压扁状,有时中空,疏被柔毛。叶对生,单叶;叶柄长2-6mm,被短柔毛:具关节。叶片纸质,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12.5cm,宽2-7.5cm,两端圆或钝,基部有时微心形,除下面脉腋间常具簇毛外,其余无毛。聚伞花序顶生,通常有花3朵,有时单花或多达5朵;花序梗长1-4.5cm,被短柔毛,苞片微小,锥形;花梗长0.3-2cm;花极芳香;花萼无毛或疏被短柔毛,裂片线形;花冠白色,花冠管长0.7-1.5cm,裂片长圆形至近圆形。果球形,径约1cm,呈紫黑色。花期5-8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我国南方各地广为栽培。原产印度。
形状
性状鉴别 为无色至浅黄白色液体。气芳香,味淡。
性味
淡;性温
归经
脾经
功能主治
醒脾辟秽;理气;美容泽肌。主胸膈陈腐之气;并可润泽肌肤
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点茶。外用:适量,涂搽;或兑水烧汤沐浴。
注意
《本草纲目拾遗》:止可点茶,不宜久服,令人脑漏。
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拾遗》:解胸中一切陈腐之气。2.《中国药植图鉴》:健脾理气。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茉莉花露
拼音注音
Mò Lì Huā Lù
出处
《纲目拾遗》
来源
为木犀科植物茉莉的花之蒸馏液。
性味
《纲目拾遗》:"味淡。"
功能主治
①《纲目拾遗》:"解胸中一切陈腐之气。"
②《中国药植图鉴》:"健脾理气。"
注意
《纲目拾遗》:"止可点茶,不宜久服,令人脑温。"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毛叶巴豆
- 绵马贯众
- 牡丹花
- 牡蒿根
- 猫花
- 剪刀草
- 面头叶
- 牛喉咙
- 密纹薄芝
- 野罂粟壳
- 宁波溲疏
- 黑皮跌打
- 女儿茶
- 扭肚藤
- 毛足铁线蕨
- 井边茜
- 毛梾枝叶
- 马唐
- 牛奶柴
- 木半夏根
- 猫爪草
- 南板蓝叶
- 毛果小甘菊
- 九头狮子草
- 黄花地桃花
- 木莲果
- 米面蓊叶
- 木棉皮
- 木香花
- 黄精
- 南蛇藤
- 木竹子皮
- 蛮刀背
- 三棱马尾
- 蒙自水芹
- 牡蒿
- 猫肉
- 龙州线蕨
- 毛刺果藤
- 毛叶石楠根
- 木豆叶
- 绵三七
- 九里香根
- 蜜柑草
- 剪夏罗根
- 花椒簕
- 美花风毛菊
- 南瓜藤
- 黑龙丝
- 猕猴桃
- 黑乳菇
- 黄蜀葵花
- 木麻黄种子
- 姜味草
- 黑面防己
- 黄皮叶
- 毛茛
- 假葡萄
- 地桃花
- 三羽叉蕨
- 花被单
- 鲩鱼胆
- 美丽风毛菊
- 木兰皮
- 黑果
- 红门兰
- 马蛋果
- 黄鳝
- 花红叶
- 大花细辛
- 八角枫
- 山杜仲
- 臭山羊
- 鹧鸪血
- 牡荆子
- 绵毛娃儿藤
- 南苜蓿
- 牛西西叶
- 猫腿姑
- 黄蜀葵根
- 牛口涎
- 美丽胡枝子
- 密毛桃叶珊瑚根
- 梅花刺根
- 牛蒡子
- 木芙蓉花
- 黄花紫丹参
- 白头翁
- 毛木树皮
- 假耧斗菜
- 马兜铃
- 墓头回
- 密花草
- 麻黄
- 茅膏菜
- 翅柄蓼
- 紫藤根
- 缅枣
- 黑壳楠
- 交让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