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绊草
《中华本草》:马绊草
拼音注音
Mǎ Bàn Cǎo
别名
獐毛、小叶芦、虾须草、马牙头
英文名
all-grass of Chinese Aeluropus
出处
始载于《指示植物》。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马绊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eluropus sinensis(Debeaux)Tzvel.[Aeluropus littoraris (Gouan)Parb.var.sinensis Debeaux]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切段,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植物体较矮小而坚韧,通常“外有长匍匐枝。秆为鳞片:约状叶鞘包裹,高15-三圆35cm,径1.5-2mm,具多节。叶鞘长于节间, 鞘口常有柔毛;叶舌截平,长约0.5cm叶片无毛,通常扁平,长3-6cm,宽3-6mm。圆锥花序,常紧缩成穗状和头状,长2.5-6cm,宽5-12cm;小穗卵状技针形,有4-10朵小花,长4-6cm,宽3-4cm,成2行,排列于穗轴的一侧,小花覆瓦状排列,小穗轴脱节于颖上和各小花之;颖近革质, 略有子膜质边缘,第1颖有1-3脉,第2颖有5-7脉;外停下部革质,上部草质,卵形,有9-10脉,内释与外种相等,先端截平,背部无毛,基盘略有微毛;雄蕊3,由小穗先端伸出。颖果卵圆形或长圆形,与内外粹分离。花、果期5-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岸边至海拔3200m的内陆盐碱地。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至华东沿海盐渍土地带,是盐渍土的指示植物。
性味
甘;淡;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退黄。主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胆囊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甘、淡,性平。有清热利尿的功能。用于黄疸型肝炎,胆翼炎及肝硬化腹水等症。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绊草
别名
獐毛、小獐毛
来源
禾本科马绊草Aeluropus littoralis (Gouan) Parl. var. sinensis Debeaux.,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
性味
甘、淡,平。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主治急慢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肝硬变腹水等。
复方
[b]急性黄疸型肝炎[/b]:全草5两,加水2500毫升,煎成1200毫升,每次100毫升,一日4次,连服10天为一疗程。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鬼箭锦鸡儿
- 鸽卵
- 磨盘草
- 回心草
- 酸梅簕
- 鬼柳树
- 旱菜
- 过山枫
- 龙脷叶
- 小金发藓
- 青蛇莲
- 华无柱兰
- 文冠果
- 鬼箭羽
- 壶卢
- 高粱火焰苞
- 核桃仁
- 革叶蓼
- 鬼毛针
- 华东瓶蕨
- 华山矾根
- 石头菜
- 鳢鱼肠
- 华泽兰
- 高山露珠草
- 树头菜
- 谷蓼
- 苦竹叶
- 母猪草
- 过山青
- 钩栲
- 化香树叶
- 兔头骨
- 厚朴子
- 铁仔
- 鳜鱼
- 木黄连
- 钩吻
- 钩藤
- 白柳
- 野苦梨根
- 哈士蟆
- 赶黄草
- 岩泽兰
- 过山消
- 慕荷
- 旱水仙根
- 鲨鱼胆
- 高脚落山箕根
- 赛莨菪
- 贵州卷柏
- 蛇目菊
- 砂茴香
- 钩石斛
- 刻裂紫堇
- 高粱泡叶
- 水牛角浓缩粉
- 龟胆汁
- 独角牛
- 商陆
- 高寒露珠草
- 金荞麦茎叶
- 北风草
- 隔山香
- 托腰散
- 甜瓜根
- 钩钱草
- 钉耙七
- 鲫鱼骨
- 防己
- 土白蔹
- 革叶茴芹
- 美登木
- 莱菔子
- 大叶蛇泡簕
- 枸骨叶
- 铁树花
- 高良姜
- 心叶忽布
- 天葵草
- 小叶买麻藤
- 番石榴皮
- 稻槎菜
- 鬼目
- 甜瓜茎
- 日中花
- 甜瓜花
- 小叶凤凰尾巴草
- 檀香泥
- 鱼寄生
- 甜果藤
- 干蟾
- 马绊草
- 荔枝叶
- 肥肉草
- 痰火草
- 紫苏
- 天花粉
- 红果冬青
- 红果冬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