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耳枫枝叶
《中华本草》:牛耳枫枝叶
拼音注音
Niú ěr Fēnɡ Zhī Yè
英文名
twig and leaf of Calyx-shaped Daphniphyllum
出处
出自《陆川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虎皮楠科植物牛耳枫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的小枝和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枝叶,鲜用呀切段晒干。
原形态
牛耳枫 常绿灌木,高1-5m。单叶互生,叶柄长3-15cm;叶片宽椭圆形至倒卵形,长10-15cm,宽3.5-9cm,先端钝或近圆形,有时急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边缘背卷,上面绿色,背带粉绿,有白色细小乳头状突起;侧脉明显。总状花序腋生;单性,雌雄异株;花小,无花瓣,花被萼状,宿存;雄花花梗长1.2cm,花被片3-4,雄蕊9-10,长约4mm,花丝极短,药隔发达,大于花药;雌花花梗长约5-6mm,花被片同雄花;子房为不完全的2室,花柱短,柱头2分枝。核果卵圆形,长约1cm,被白粉,有种子1颗。花期4-6月,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灌丛中或小溪两岸的疏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
树皮和叶含楷勒碱(calycine)。
性味
辛;甘;性凉;小毒
归经
肝;肾经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痛;解毒消肿。主风湿骨痛;疮疡肿毒;跌打骨折;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
注意
孕妇禁服。
各家论述
1.《陆川本草》:驱风,止痛,消肿。治风湿骨痛,浮肿。2.《南宁市药物志》:治跌打后遗筋缩。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牛耳枫枝叶
拼音注音
Niú ěr Fēnɡ Zhī Yè
出处
《陆川本草》
来源
交让木科植物牛耳枫的枝叶,秋后采。
性味
《陆川本草》:"甘,温,有微毒。"
功能主治
①《陆川本草》:"驱风,止痛,消肿。治风湿骨痛,浮肿。"
②《南宁市药物志》:"治跌打后遗筋缩。"
用法用量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
治蛇伤或骨折:牛耳枫鲜叶捣烂敷。(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水藁本
- 苦夭
- 花酸苔
- 檀香油
- 棘针
- 偏瓣花根
- 慈姑叶
- 黎豆
- 黄荆叶
- 黄裙竹荪
- 拐枣七
- 牡荆
- 海桑
- 小金狗
- 木薯
- 土马鬃
- 绵萆薢
- 山槟榔
- 麻柳树根
- 东北桤木
- 蟋蟀
- 牛筋草
- 山柳
- 龙血树
- 螳螂跌打
- 水枇杷
- 草乌叶
- 刺果藤仲
- 牛金子
- 莲须
- 野大豆藤
- 椿树花
- 三品一枝花
- 苹果皮
- 獾油
- 过岗龙
- 煨姜
- 千年耗子屎种子
- 大块瓦
- 猴高铁
- 狐狸尾
- 木槿根
- 漆树根
- 朝天罐
- 铁扇子
- 莲子心
- 苍白秤钩风
- 桑螵蛸
- 刷把草
- 骆驼黄
- 石青菜
- 蝎子七
- 蛇王藤
- 擘蓝
- 碎米柴
- 尖叶铁扫帚
- 合掌消
- 风箱树
- 山刺柏
- 奶浆参
- 大将军
- 树腰子
- 金钱白花蛇
- 豺肉
- 粗糠柴
- 麦撇花藤
- 香榧草
- 狗核树
- 辣蓼草
- 柃木
- 酸果藤
- 铁线草
- 胡莲
- 蒲桃壳
- 西南毛莨
- 飞机草
- 管南香
- 帽兰
- 苦草
- 鲤鱼胆
- 苦荞头
- 野烟叶
- 小黑药
- 地筋
- 茯苓皮
- 岩檀香
- 阔齿兔唇花
- 厚朴花
- 榕树果
- 檵花叶
- 猴骨
- 刺猬皮
- 尖子木
- 铧尖草
- 铁牛钻石
- 野靛青
- 南天竹根
- 叶下花
- 鸡心七
- 紫雪花